今日大事(6月14日)

維州剛剛宣布新增2宗本地傳染個案,已知源頭。七國集團領袖呼籲對新冠疫情的源頭再次進行調查,並敦促中國在香港及新疆「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

Health workers conduct COVID-19 testing at the Melbourne Showgrounds site in Ascot Vale, Monday 7 June, 2021.

Health workers conduct COVID-19 testing at the Melbourne Showgrounds site in Ascot Vale, Monday 7 June, 2021. Source: AAP

維州新增2宗本地傳染已知源頭

維州剛剛宣布,過去24小時新增兩宗本地傳染新冠感染病例 ,但都是已知確診病例的主要密切接觸者。

衛生部門表示,新增的兩宗病例感染者,在染病期間並未在社區活動。

之前維州因為再爆發新冠感染群實施封城措施,目前墨爾本和維州鄉鎮區,已開始放寬部分防疫限制。

目前維州有 60 多個活躍病例,過去一天進行了近 17 000 次檢測。

莫理遜力挺澳洲嚴格防疫限制措施

總理莫理遜在七國集團峰會上,支持澳洲實施進取的壓制新冠 疫情策略,他指寧願活在澳洲的安排中,也不願活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 

維州希望在本星期較後時間,再放寬新冠限制措施。 

維州目前有 68 個活躍個案,昨日錄得一宗新的本地感染個案,是與 Maidstone的Arcare護老院有關。

澳洲未隨G7承諾2050 年淨零排放

七國集團國家將在明年捐贈10億劑新冠疫苗,私營部門、20國集團和其他國家,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增加捐贈。 

七國集團領導人亦承諾,實現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但澳洲聯邦政府就仍然未有承諾。 

總理莫理遜(Scott Morrison)表示,他不會甚麼也未做便作出承諾,指就算是已經承諾的國家,亦未看到結果。 

莫理遜說:「坦白地說,他沒有聽過那些承諾了的國家,有任何減排措施,我只知道,那些國家的排放量仍在上升。澳洲正走在向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目標是盡快實現這目標。對於澳洲來說,這不是是否或甚至何時實現淨零的問題,而重要的是如何實現。」 

綠黨領袖班特(Adam Bandt)說,各國領袖都沒有邀請莫理遜發言,他而是坐在那裡聆聽。

班特說:「氣候問題是本屆七國集團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這是峰會唯一值得關注的議題。當各國領袖坐下來討論氣候問題時,莫里遜只是好像一班小孩子般,坐在一邊,他認為莫理遜獲邀參加這次峰會的部分原因,只是世界其他地方,是希望讓澳洲可以了解氣候問題的嚴重性。」

G7峰會公報加強應對氣候變化

七國集團領袖在英國結束一連三日的峰會,會後發表峰會公報,同意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重新承諾每年籌集1千億美元(即係相等於1300億澳元),協助貧窮國家減少碳排放以及應對全球變暖。

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都承諾會提高這方面的捐款。加拿大就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將認捐額增加一倍至 57 億澳元,而德國則將認捐額提高至 94 億澳元。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Justin Trudeau) 表示,加拿大希望加緊幫助世界各地社區,對抗同適應氣候變化。

杜魯多說:「七國集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作為世界領先經濟體,集團更專注於共同承擔的責任,在面對住大流行疫情同氣候變化的雙重危機下,今次峰會不僅對個別國家的公民,對世界各地的公民也會帶來影響,而這些影響的深遠,是遠遠超過報紙在報道後再被用來包魚的時間。」

G7敦促中國尊重香港新疆人權

七國集團領袖在公報中亦呼籲對新冠疫情的源頭再次進行調查,並敦促中國在香港及新疆「尊重人權及基本自由」,以及給予香港更大的自治權。

希望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全面調查,並在公報中強調新疆的人權。

七國集團又希望制定一項基礎設施計劃,抗衡「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帶來的影響力。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峰會結束後,已轉往布魯塞爾,今日將會出席北約峰會,明日就會與歐盟領袖舉行峰會,然後星期三再到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 )會談。

女皇壽辰授勳逾四成女性

在今年的英女皇壽辰日的授勳名單中,有44%是女性,是授勳人有紀錄以來最多女性的一次。 

澳洲首位女警察局長尼克松(Christine Nixon)與前政治顧問柯克蘭(Peta Credlin)均獲授勳。 

柯克蘭曾為前總理艾保德(Tony Abbott)工作,現時擔任評論員,她因為對服務國會而受到表揚。 

其他獲勳女性還有巴布亞新畿內亞的倡導者坎貝爾(Stephanie Copus-Campbell)。

支持羈留泰米爾家庭居留國會議員增

越來越多國會議員,要求政府,將在聖誕島上羈留的泰米爾家庭,送回昆州的Biloela,即是他們最初尋求庇護是居住的地方。 

醫療組織、社運人士和社區成員,都呼籲聯邦政府介入,並為這個家庭提供簽證選擇。 

自由黨後排議員艾倫(Katie Allen)聯同黨友齊默爾曼(Trent Zimmerman)、法林斯基(Jason Falinski)和奧多德(Ken O'Dowd)一起,希望這個家庭能夠返回澳洲。 

艾倫昨日(6 月 13 日)在Twitter發文指,他們羈留在聖誕島上的問題拖得太久,要求聯邦政府即時解決他們的福祉問題。

載斯抨擊聯邦政府無保護泰米爾家庭

國家黨議員載斯(Barnaby Joyce)抨擊聯邦政府未能保護一個泰米爾家庭,免於被驅逐出境的命運。

總理莫理遜誓言會要向這家庭提供照顧,但就表示有關支援會在符合政府的政策範圍內。

這家庭小女兒塔尼卡在離開聖誕島拘留所後,現時仍在柏斯醫院接受治療。

載斯對七號台表示,該家庭的兩個女兒都在澳洲出生,當局有需要尊重她們的權利。

載斯說:「澳洲有責任確保她們的權利,兩人的父母或父親實際上在偏遠地區有工作,應該留在這裡。」

無國界醫生船地中海救逾400移民

一艘由醫療慈善機構無國界醫生組織營運的船隻,已從地中海救出 400 多名移民。 

船員在七次不同的行動中,救出了那些移民,當中包括婦女和兒童。 

目前尚不清楚獲救的移民,將被送往甚麼地方。

北約峰會前:土耳其冀緩和與西方關係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表示,希望在布魯塞爾召開的北約峰會前,緩和土耳其與西方夥伴的關係。

埃爾多安今日會與多位領袖單獨見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面。

他表示,希望即將舉行的會談,有助於消除任何“謠言”。

埃爾多安說:「土耳其將再次強調該國重視對盟友締結的盟約。雖然對內及對外有好多傳言,但大家需要拋開傳言,討論彼此能夠做到些什麼,以及將會做的工作。今次會議的主題好廣泛。雖然土耳其已經履行承諾,但美國就無履行承諾,亦無遵守公約。」

以色列總理換人結束納坦雅胡執政12年

以色列國會通過新聯合政府組建方案,統一右翼聯盟領袖貝內特(Naftali Bennett)將出任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12年的執政生涯告一段落。

由8個反對黨及中間派組成的聯合政府,獲國會以60票贊成、59票反對、1票棄權下通過信任動議。

納坦雅胡向支持者誓言,會成為反對黨中強大的聲音。

納坦雅胡說:「好快就會捲土重來。」

在投票前,他已表明會繼續領導利庫德集團。  

昂山素姬遭軍方罷免後今日首次被審

在二月政變被軍方罷免的緬甸領袖昂山素姬,今日會在首都內比都接受首次審訊。

昂山素姬被控犯有一系列罪行,包括非法進口對講機及在去年大選期間違反疫情防控規定。

反政變的示威者自二月以來,每日都在農村地區及定期在多個市中心遊行,要求釋放昂山素姬等民選政府成員。 

中國湖北街市氣體爆炸12死

中國湖北省十堰市一個街市昨日早上發生氣體爆炸,超過150人需要送院救治,其中最少12人死亡、37人重傷。

爆炸原因仍在調查中,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搶救傷者,盡快查明原因,及嚴肅追究責任。他形容事故教訓深刻,各地區及部門要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防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

四川工業意外6死

四川亦在昨日早上發生致命工業意外,6名工人墮入廢水池死亡。事發在大邑縣,一間食品公司在停產檢修期間,2名維修人員檢修廢水管道時,跌入7米深的廢水池,4名同事在救援時亦都墮入廢水池。救援人員經過多個小時搶救,至當地下午4點幾,先將最後1人救出,但6人全部已遇難。

伊拉克亂葬崗掘出逾百遺體

伊拉克當局從摩蘇爾以西一個亂葬崗中,挖掘出大約 120 具遺骸,相信是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殺害的人。

遺骸被運往巴格達進行身份辨認,當局希望可以歸還予其家人安葬,估計辨認程序需時約三個月。

據報伊斯蘭國在2014 年佔領摩蘇爾後,殺害區內接近 600 人。 

體育消息

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結果,世界排名第一的祖高域(Novak Djokovic)擊敗希臘網球好手西西帕斯(Stefanos Tsitsipas),勇奪其第 19 個大滿貫單打冠軍。

西西帕斯比祖高域年輕 12 年,他雖然贏首兩局,但最終在最後三局被祖高域反敗為勝。

 34 歲的祖高域是繼澳洲的拉沃爾(Rod Laver)及艾默森(Rod Emerson)之後,第三個在年內舉行的四項大滿貫賽事中連取兩項冠軍的網球手。 

另外,歐洲國家盃D組,英格蘭旗開得勝,1比0勝克羅地亞,成功打破過去9屆歐國盃英格蘭在首戰無法獲勝的宿命。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4 June 2021 9:39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05pm
By Elsa Tsang, Timothy W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