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安老院設「香港巴士站」 院友嘆茶食點心如回到往昔

SBS中文早前報道了墨爾本一間安老院內設有真實的香港巴士站牌,協助失智長者尋回舊記憶。記者日前再到訪院舍,發現站牌對其他院友也各有不同的意義,有長者說因為站牌而吸引了孫兒來了解香港舊故事,三代人更多了共同話題。

這間只有47張床位,位於墨爾本Parkville的「安老之家」,外表毫不特別,卻內有乾坤。院舍設置了一個來自香港的巴士站,不但有九巴站牌「真身」, 更有殘舊的雨篷和長櫈,而由16個大電視拼湊成的大螢幕,更不斷播放着香港街景。

為一位院友而做的「夢想工程」

這個一比一巴士站的夢想工程,源於安老院一眾員工的一個願望:想為一位還有失智症的老人家尋回香港舊日記憶。
我們員工都很想為老人家做些事,於是他們百折不撓,想盡辦法要在這裡弄一個巴士站。
劉福娣(Minerva)是安老之家的行政總監。她向SBS中文表示,安老院不少老人有失智症, 每到黃昏就變得焦躁不安,搞不清往事和現況,來自香港的姨姨(化名)就是其中一個,她的回憶停留在數十年前的香港舊時光。 

「姨姨一到黃昏就變得很心急和不安,只記得要找巴士站搭車去湊仔,你要不斷跟他說巴士就來到了。」

但由於姨姨患有失智症,帶她到街上亦不方便,員工們就想着不如在這裏安裝一個巴士站, 讓院友都能夠在院內「等巴士」。
KMB BUS STOP
安老院內設有九巴站牌以及由16個電視拼成的大螢幕日夜播放香港街景。 Source: 阮佩君攝
於是,員工開始計劃這個夢想工程,由到處發電郵詢問,獲得九巴幫助,至疫情間安排運送,再構思建造雨篷、長櫈和播放街景,最終在安老院還原這個一比一的香港巴士站。
巴士站來了……但姨姨忘記了她的兒子,忘記了要等巴士的事。
劉福娣說,失智症的可怕是會吞噬人們的回憶,巴士站完成安裝後,姨姨經已忘記了那段舊日回憶。
The mocked-up KMB bus stop within the Home.
Minerva說,巴士站來了,但姨姨已忘記了要等巴士。 Source: SBS/Yuki Yen
但是,劉福娣有天突然接獲同事短訊,著她趕快到「巴士站」,說姨姨正在「等巴士」。

「我即刻放下手上工作,馬上衝下來,就看見姨姨坐著等候巴士。她拍一拍櫈子,叫我一起坐下等車。」

兩人就這樣看著香港街景等巴士。不到一會,姨姨又忘記了自己在等「巴士」,站起來東看西看,再緩緩走去。

劉福娣說, 在那一刻她知道姨姨記起了,她自己亦哭了,她知道所有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員工們不求什麼,能讓院友找回舊日記憶,就是他們最大的回報。
那一種開心,那一種感覺……你是形容不到的。

傅伯:吸引兒孫探望成共同話題

82歲的傅伯伯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負擔巴士。他直言現時這個巴士站,就算望着也很高興,亦因此能自豪地向兒孫介紹香港。

「(我的)兒子跟孫兒說,你們不知道香港是怎樣的,就去探望爺爺。爺爺那裡有香港街景給你們看,我們小時候就是在那裡長大的!」
Uncle Fu with photos of his grandchildren at the bus stop.
傅伯伯興奮地展示兒孫到訪九巴站照片。 Source: SBS/Wan Chor-leung
因為巴士站,傅伯伯的兒孫也被吸引到來,令這裏變成熱點,家人之間亦多了很多話題。

他說,以前無法負擔巴士車資,現在能夠看到(巴士站)感到非常開心,而且巴士站安裝了雨篷,非常有象徵性。
那種精神,給我們的感覺好要緊。如果(晚年)不是多姿多彩我們就會很苦悶;如果能夠多姿多彩,我們就會開心得多。

Image

九旬舜容懷緬舊日「湊仔等巴士」

90歲的舜容也經常在「等巴士」。劉福娣說,舜容以往很怕羞不太說話,但因為這個巴士站,她忽然得活潑開朗,多了說話。

「嘩!為何(跟真的巴士站)那麼相似?我現在身處巴士站!」

舜容笑指著貼上銀色膠紙的雨篷,表示等巴士時落雨也不用淋濕,「很開心呀,一有空就過來閒坐,看看(巴士站對面大屏幕上)這些地方,好像電車啊、巴士啊。」
Resident Shun-yung recalls many events from her life as soon as she sits at the 'bus stop".
90歲的舜容表示非常喜歡這個巴士站,亦令她憶起香港往事。 Source: SBS/Yuki Yen
舜容向記者訴說起舊日香港各地的名稱,又表示看到巴士站總想起以往經常乘車到荔枝角,帶小朋友到遊樂園遊玩。
雖然我已經在這裡30多年,(但)人在這裡,心仍在香港。

九巴:首宗衝出香港的相關合作

劉福娣表示,安老院的計劃可以實行,全賴九龍巴士公司的幫助。

她稱,九巴為他們構思站牌的設計,包括加上安老之家的名字、設計路線,更配有專屬二維碼,可上網查找有關路線,站牌更是在疫情期間安排運送。

九巴助理總監(傳訊)林子豪向SBS中文表示,與安老之家的合作非常有意義,能令長者們看到九巴的站牌並尋回昔日記憶,這是他們非常樂意去做的事。

「 澳洲安老之家是九巴第一個衝出香港的合作案例。」

「在安老之間有好多香港人,長者見到熟悉的九巴站牌,令到他們開心,情緒上穩定些,幫到他們,我們覺得很有意義。」
Lam Tse-ho, Head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 at KMB said the collaboration with an elderly home in Australia was meaningful.
九巴助理總監(傳訊)林子豪表示, 是次與澳洲安老院的合作令九巴首次衝出香港。 Source: KMB
獲贈巴士站牌後,劉福娣笑說「還未知足」,想盡量把巴士站真實場景呈現給院友,最終「搞了大龍鳳」——安老院內更安裝了雨篷, 為求營造殘舊感而貼上銀色膠紙,又擺放長櫈。

他們又運用維州政府在2019年撥出的「多元文化安老院津貼」,安裝了16個大電視,拼成一個大屏幕日夜播放香港街景。
CEO of the Elderly Chinese Home, Minerva Lau, puts the finishing touches on the mocked-up bus stop.
巴士站的雨篷貼上顏色膠紙營造殘舊感覺。 Source: SBS/Yuki Yen

未完夢想:為院友出書述一生故事

「 我們的夢想還未完結……」

劉福娣還有兩個夢想, 第一個是為老人家們出一本專集,紀念他們一生的故事。
KMB BUS STOP
Minerva表示安老院員工都「攞個心出黎做」, 希望為老人家出書和還原坐巴士真實感覺。 Source: 阮佩君攝
「 問他們在哪裡出世,屬於他們的街景在何處。然後將他們生命裡,在那條街道生活的日子,寫成故事記下。」

未來擬在院舍設「真巴士」

她的第二個夢想是在院舍中讓院友「坐巴士」。

劉福娣說:「安排一架真的巴士,當然是很小的巴士,然後有不單止一個車站,另一條街有另一個車站,老人家可以在那裡坐巴士,由這個位置坐到那個位置。」

她笑言自己和員工們仍有一股「傻勁」,會花費很多心血成就有意義的事,也對員工十分有信心,認為他們有「跳出框框」的思考和決心,所以相信夢想必能達成。

冀院舍成「縮小版」社會

劉福娣表示,她希望院友能一邊接受員工提供的服務,另一邊又可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圈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有自己的成就,活出精彩。
我想令到老人家不要覺得自己是在一間安老院裡居住。我想將這裡變成社會縮影。
KMB BUS STOP
老人家於安老院的生活與一般人無異,每日更有華人廚師煮理家鄉飯餸。 Source: 阮佩君攝
記者到訪那日,晚餐是港式食物蘿蔔炆牛肚,一問之下原來他們每周五也有「飲茶和點心」。 

劉福娣說,除熟悉的膳食外,再加上巴士站和香港街景,院舍已形成一個小社區,令院友不會感到自己住在醫院,跟一般人的生活無異。「這是長者最需要,亦是我最希望能成就的一件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1 April 2022 10:56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2:55pm
By Yuki Yuen, Aaron Wa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