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殖後斯里蘭卡受宗派衝突及內戰困擾

斯里蘭卡天然秀麗的風光去年吸引著超過200萬遊客,這顆被稱為「印度洋上的明珠」在復活節早上發生連環爆炸之後,震碎了過去相對平靜的十年。

Scenery on Hill Country Train Line - From Ella to Kandy - Sri Lanka.

Source: Wikimedia/Adam Jones CC BY A SA 2.0

斯里蘭卡於1948年,擺脫英國統治獲得獨立自治,在 1972年更成立斯里蘭卡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Sri Lanka)。

然而在歷史中,這個自治共和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經歷宗派的緊張關係,近年,更再被捲入中印地區敵對關係的更大困局。

在這個多元社區的國家之中,約有2200萬人口,當中70%以上均為佛教徒。

包括印度教徒在內的少數民族及宗教團體佔12%以上,穆斯林則不到10%,天主教徒約有6%。

雖然佛教徒為大多數,但近年來,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者(Sinhalese Buddhist nationalists) 一直引發一種恐懼情緒,就是少數群族的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穆斯林的影響力。

泰米爾猛虎組織(The Tamil Tigers)

此外,在僧伽羅佛教徒的手下,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少數族群泰米爾人長期被剝奪選舉權,進而導致了1980年代的內戰。

泰米爾人和僧伽羅佛教徒之間的緊張關係,觸發了一場持續了26年,直到2009年才結束的內戰。

泰米爾組織是一個武裝組織,發起過多宗致命襲擊,並為最早使用自殺式爆炸的叛亂組織,

2009年內戰結束後,聯合國估計傷亡的平民人數多達4萬。

內戰結束,纏繞的偏見,累積的宿怨卻無法止息。

泰米爾族人仍在尋找戰爭中失蹤成千上萬親人,並要竭力奪回遭軍方佔據的土地。

隨著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的興起,宗派分歧持續加劇,這片原名錫蘭,如同印度半島的一滴眼淚的土地,再經歷了新一輪的動盪。

去年,政府因為在康提(Kandy)發生佛教徒襲擊穆斯林少數群體的商家和民居的暴亂,宣佈當地進入緊急狀態。

斯里蘭卡政治局勢不穩

去年10月,總統西裡塞納(Maithripala Sirisena)罷免了總理維克拉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任命了前強人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e)為繼任人。

在確定拉賈帕克薩無法得到足夠多票數成為總理後,西裡塞納解散了議會。

兩個月的危機使斯里蘭卡的運作幾乎完全停頓。大街小巷發生各種衝突,各方均有數以千計的支持者示威遊行,而議會中則爆發拳腳之爭,甚至上演互相潑灑辣椒粉的鬧劇。

分享
Published 23 April 2019 10:00pm
By Ida Cheung
Source: The New York Tim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