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長假東瀛遊篇第三篇】走訪靖國神社

懷著複雜的心情走訪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 Source: Wikipedia

「由來及爭議」
二次大戰末期,日本皇軍為阻擋美國勢如破竹的攻勢,決定成立一支空軍敢死隊,起名「神風敢死隊」,並在今日東京市千代田區,當時盛名的歷代官辦神社「靖國神社」舉行出征儀式。當年坊間流行一首「神風敢死隊」的歌曲,名為「同期の桜」。最後四段內容大約的意思是指「尊貴的閣下與我在軍校同期畢業,儘管他日離散,但當春天來臨之際,靖國神社花兒盛開的季節之時,也是我們在樹梢上再見的日子吧。」敢死隊將士們視死如歸的悲壯心情盡顯無遺,當然歷史告訴我們當年日本軍部兵行險著,其實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垂死掙扎的階段。而「靖國神社」也隨著歷史的變遷失去它昔日明治年代的光環,它的官辦地位甚至被麥克亞瑟大元帥削掉。但儘管如此,它仍然屹立至今,並以「宗教法人」的地位繼續其歷史的任務。

日本國民每年到了三月櫻花盛開的季節,便一家大小來到「靖國神社」嚐花,每到8月25日「終戰紀念日」,亦即1845年已故昭和天皇播放「玉音」正告國民日本戰敗的那一天,他們便來到「神社」參拜瞻禮,紀念他們歷代陣亡的將士祖先。然而打從1959年至1978年期間,「靖國神社」陸續將丙級、乙級、最後甚至甲級的二次大戰戰犯列入供養名單之內。這一個舉動導致二次大戰期間飽受日本皇軍蹂躪的周邊國家群起譴責,指日本政府無視歷史的裁判,甚至意圖為日本右翼的軍國主義復闢,罪名嚴重。

日前來到東京,我便抱著歷史的絞結及好奇,走到千代田區的靖國神社,看過究竟,看看這個是非之地是否如此的黑白分明,並無任何歷史的妥協餘地,以及嘗試探究日本國民如何看待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侵略的一頁。

「靖國神社的視野」
從東京站去「靖國神社」,可從東京站的丸內缐轉乘新宿缐到九段下站下車,沿著出口指示,走上路面,前面開陽之處,正是「靖國神社」的所在地。神社路面名為參道,由灰色的花崗岩舖砌而成,兩面建有高牆約5米高,外形樸實,沿著參道走前300米來到迴旋處,右面栽種了數十棵櫻花樹,其中有三棵名為染井吉野櫻,每年日本氣象廳就以這三棵野櫻花的開花日子決定當年櫻花盛開的季節。為此緣故,「靖國神社」除了執行其歷史的任務,供養悼念戰時死難者外,對日本國民而言,其實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嚐花首選地點。
樱花盛开的日子
樱花盛开的日子 Source: Flickr
        

走過迴旋處,前行200米,就到達「靖國神社」的正殿入口處,門中間刻有大型金漆的日本皇室的徽號,氣派非凡。之後,沿著參道再向前走300米左右,靖國神社的主殿就在眼前。當日見到有日本國民走到主殿正前方,以神道教的拜祭儀式參拜。他們先鞠躬兩次,然後合十,拍掌兩次,默禱向在神社供養的戰時死難者表達敬意,之後,退後一步,再鞠躬,禮畢。


當日在場的,還有一些旅客,其中不乏中國國民,大家並無參與參拜的行列,只是從旁觀看,期間不言歡,不拍照,以示尊重。看過了,再走到其他展覽館瀏覽一番。其實主殿則面附設一個神道教的團體參拜場館,呈長方形,設計簡樸,以傳統偏黃的木條為間隔,地面鋪上榻榻米,場館燈火通明,兩旁站立了穿上白衣的侍從人員,恭謹的等候參與團體參拜的組織入內。

「日本國民參拜的理由?」
對於日本國民在「靖國神社」參拜一事,據參閱的主流思想指出,並非歌頌二次大戰的日本陣亡戰士或戰犯,而是純粹從一個敬禮先人的態度進行,「靖國神社」內並無任何自明治維新年代以來的陣亡將士的靈位, 有的只是他們的名字放在參拜名冊之內, 內裡亦包括歷次戰爭被送到「靖國神社」內的死難者名單,其中包括平民及尋常的老百姓,甚至包括二此大戰時反對日本政府侵略周邊國家的人士在內,數目達244萬多餘。當然在「終戰紀念日」,有前日本軍人穿著二次大戰的軍服舉起太陽旗,列隊參拜,這個舉動一般引起海外甚至海內的爭議,認為與右翼的軍國主義復闢不無關係。
具爭議的終戰紀念日參拜活動
具爭議的終戰紀念日參拜活動 Source: Wikipedia
日本政府官方的解釋是「靖國神社」陳設甚麽東西是館方的事,與政府的立場無關,政府為靖國神社的定位是一個宗教法人的場所,悼念歷次戰爭的死難者。而日本皇室自「靖國神社」將甲級戰犯列入名冊之內後, 已經不再前往神社,進行週年的參拜,立場是明確的。但執政者卻間有做作,有首相及政客曾經在「終戰紀念日」以外的日子入內參拜,因而引起周邊國家的強力反應,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從一位好奇的海外旅客而言, 這些爭議實在太過政治化了,非一般平民百姓可以參與其中。無論證論如何的充實,取向如何的明確,只要從政者刻意操弄,白可以變黑,相反亦然。不過話雖如此,自二次大戰後,政教分離的既定憲法規定是不可模糊,也不應模糊的。

 「遺憾」無緣遊覽遊就館

最後要談談「靖國神社」左側附設一個軍事博物館,起名「遊就館」,內裡收藏了自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日本軍方在海外​​戰爭用過的部份軍械、軍服、戰士的遺書、家書及簡介歷次大戰的重要人物。展覽的重點包括二次大戰的零式戰鬥機及魚雷等,而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於展覽了二次大戰被譽為發動東北亞及太平洋戰爭的罪魁禍首,東條英機,以及其他甲級戰犯的遺物等。遺憾的是當日走到場館時, 正值日本國民放新年大假,除正殿開放讓市民參拜之外,「遊就館」暫時封館,直至一月四日為止,故此無緣目睹內裡的展品,有的只是在館外豎起一道遊館介紹,從中略知一二,與大家分享,遺憾。


分享
Published 2 January 2020 2:42pm
Updated 2 January 2020 3:00pm
By 宋慶勤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