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所愛設想】預早立遺囑免後顧之憂

不少澳洲人低估立遺囑的重要性,總認為他們不夠富有或太年輕,不需要立遺囑。但專家認為立遺囑永遠不會太早。

couple signing documents

Source: Getty Images/skynesher

研究發現在澳洲只有老年人或者坐擁大量資產的人才會立遺囑。

在 2017 年,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只有半數受訪者有遺囑。


要點:

  • 研究表明,每兩個澳洲人中就有一個沒有遺囑。
  • 專家說,文化原因,誤解,使人們對立遺囑避而遠之。
  • 如果未有立遺囑下死亡,會則根據各州的法律分配資產。
此研究由迪肯大學實踐學教授斯蒂恩(Adam Steen)進行。他表示不願意準備遺囑的原因可能由一些錯誤原因,甚或迷信導致。

他向本台表示,有大部份的人都認為自己不需要遺囑。更有一部份人認為如果他們有遺囑,他們就會死。有些人亦認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金錢,他們年紀不夠大。

當某人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死亡,稱為無遺囑死亡。而死者的資產會根據州或領地的法律進行資產分配。
model house
The will can ensure your assets are distributed as per your wishes in the eventuality of death. Source: Getty Images/seksan Mongkhonkhamsao

他提及不少人認為遺囑是接近他們生命結束時才需關心的事項。但你永遠不知道這件事會在何時會發生。因此,提前準備是一個好主意。

因為無遺囑下的遺產法可能無法反映一個人的真正意願。

律師卡林尼奧斯(Kalymnios)表示,有些人可能想將物件留給孫子,又或有傳家之寶,或者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想與某人分享,立遺囑就是最佳的方法。

斯蒂恩教授表示
在遺囑內應把你的數碼資產亦包含在內,因為現在所有物件都被放上網。例如,相簿,因為現在多為數碼照片,電郵清單或在社交媒體上的內容。更有不少人購買不少比特幣及類似項目。
卡林尼奧斯建議獲得法律建議以準備遺囑,以避免可能發生文件無效的情況。
woman filling out document with older woman next to her
Source: Getty Images/GCShutter

您可以請律師或公共受託人(在每個州和地區運營的政府部門)為你撰寫遺囑。

斯皮格爾(Michael Spiegel)是維州公共受託人服務部的執行總經理。
Child on shoulders
If the guardianship of a minor is not taken care of through a will, it will be decided upon by state laws. Source: Getty Images/Paul Bradbury
他指出擁有遺囑不僅對資產分配很重要,而且對提名未成年人監護人也十分重要。

如果沒有合適的親人照顧他們,兒童可能會被送往寄養。 亦有情況是如果在澳洲沒有家庭可以照顧兒童,可能會把移民的子女交由海外的親戚照顧。
couple discussing will
Solicitors and the Public Trustee in your state are the two options of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for preparing will. Source: Getty Images/skynesher

防止歧義

卡林尼奧斯表示遺囑亦可以解決不確定性或文化誤解。
一般而言,它只是使生活更輕鬆、更清晰,因為人們知道死者想要什麼。
他指在一些移民社區,財產本身的概念與西方的觀點不同。家庭財產被認為是,每個人都可以分享的東西。而很明顯,澳洲的法律觀點,財產如何分配是取決於個人,你有權決定遺囑。而家庭壓力亦可能影響分配。在某些社區,父母對遺產的分配可能有更大決策權。

無論你是獲得法律幫助撰寫遺囑還是使用遺囑工具包,使遺囑「有效」十分重要。記住一些事項以使遺囑有效很重要。

斯皮格爾提醒:
即使你與孩子關係疏離,或者你有兩個家庭,又或更為複雜的情況,你亦不能就此不把孩子包含在遺囑內。你需要有一定的理由,你必須給予他們不同程度的補償,有時法院會對此作出判決。
斯皮格爾講述了他在維州受託人的經歷,他指當有人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去世,發生家庭衝突十分普遍。

他建議人們確保將自己的意願告訴親人。

他說最好的情況不單是設立遺囑,而是與家人討論會發生甚麼事,使遺囑不存在「驚喜」。

我們從來都不喜歡談及死亡,但這卻是所有人生的必經階段。只需要想到遺囑的設立是為了所關愛的人,「立遺囑」就變得美好。

如果你使用線上遺囑工具,亦可請律師或公共受託人代為檢查。

查找你所在州份或領地的公共受託人辦公室網站: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8 May 2021 10:01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04pm
By Zoe Thomaidou, Tracy Lo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