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世衛證實新冠病毒出現基因突變

據路透社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經已達到1100萬宗。另外,世衛表示,在他們所收集到的新冠病毒樣本中的基因排列數據顯示,幾乎有百分之30的病毒樣本是有出現突變跡象。

Coronavirus (COVID19)

幾乎有百分之30的病毒樣本有出現突變跡象 Source: Pixabay


要點

  • 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經已達1100萬宗
  • 世衛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在所收集到的新冠病毒樣本中的基因排列數據顯示,幾乎有百分之30的病毒樣本是有出現突變跡象
  • 暫時沒有證據顯示這種變種病毒會導致病人出現更嚴重病情

在過去七個月內的新冠確診人數,比每年受嚴重流感影響的人數高出兩倍以上。至於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亦經已超過五十萬,與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數大致相約。

另外,世衛一名高級官員表示,在他們所收集到的新冠病毒樣本中的基因排列數據顯示,幾乎有百分之30的病毒樣本是有出現突變跡象,但卻沒有證據顯示,這種病毒會導致病人出現更嚴重的病情。

世衛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新聞工作者協會(ACANU)上對路透社表示, 他佢認為有關情況經已「廣泛分布」, 而目前他們經已收集到6萬個樣本。
據斯克里普斯研究公司(Scripps Research)的科學家在今個月發現至4月份為止,這些變種病毒所引發的病例,佔全球提交給主要數據庫的病例達百分之65。

而該項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 這種新型新冠病毒的基因突變,顯著提高病毒的感染能力,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現,最初在中國出現的病菌株被稱為「D614」,但在5月在英國、意大利和北美發現的病菌株,則被稱為「G614」。在歐洲和美國傳播得如此迅速的病菌株具有突變的S「尖狀」蛋白,使其具有比最初在亞洲地區發現的病菌株高10倍的感染力, 這亦可以解釋為何在意大利北部和紐約爆發的疫情,比早期所記錄的數字為高。該研究經已在bioRxiv網上發表,但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S「尖狀」蛋白是在病毒表面被發現,是病毒用於進入人體細胞的工具,就像鑰匙開鎖一樣。研究發現,最初的「D614」病菌株在試圖與人體呼吸道中的「ACE2」受體結合時通常會脫落, 但突變後的「G614」病菌株卻改變這個情況,使其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

ACE2受體是遍布人體表面,亦存在於各種器官中, 但在肺中的濃度卻特別高。不過,研究亦發現,S「尖狀」蛋白當感染一個細胞之後,似乎與病毒的繁殖(複製)能力並沒有任何關係,而只是使細胞更容易受到感染。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4 July 2020 11:51am
By Selina K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