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洲】外判簽證審核程序是禍是福?

移民專家警告,一旦達成簽證審核的外判計劃,將威脅到整個澳洲移民制度。

Australian flags held by royal fans during the visit of the Duke and Duchess of Sussex

Australian flag Source: AAP

內政部預料直至2028年,每年將接收逾1300萬份簽證申請,政府難以處理龐大的簽證申請程序,因此逼不得將工作外判。

聯邦政府計劃斥資8000萬元開發「全球數碼平台」(Global Digital Platform) 處理簽證申請事務,但惹來社會各界的抨撃。

誠信 vs 商業利潤?

澳洲移民研究學院(MIA)的全國主席霍里根(John Hourigan)投下反對票。他認為邊境安全與移民程序私有化兩者存在張力,簡單而言:是誠信與商業利潤之間的張力。

另外,社會及公共部門工會代表圖爾(Michael Tull) 向參議院的法律及憲法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質疑,為何只有兩間供應商競投「全球數碼平台」的的外判合同。

圖爾表示,根據外部採購的基礎理論,通過競投才能更善用納稅人的公帑。他質疑一份價值高達10億元的合同,竟然只吸引到兩個投標者,按此規模而言實在不合理。

簽證外判計劃對弱勢人士不利?

另一方面亦有人擔心,將簽證申請審核程序私有化,會對部份申請人士不利。

國際公務員工會的惠特斯(Michael Whaites)提出英國為例,自私有化後,外來簽證申請費暴漲14%至72%,可選擇服務範圍收費介乎5至1000英鎊不等。但他質疑可選擇的服務範圍對申請簽證並無實際幫助,是一個反映出著重利潤多於質量控制的好例子。

而社會的權益份子亦指出,遭受創傷、暴力或逃難的弱勢庇護尋求者,或難以負擔龐大的申請開支。

內政部澄清無意裁員

然而,內政部發言人高麗莉(Malisa Golightly)向參議院強調,該外判計劃不會導致政府裁員。
Deputy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Malisa Golightly (AAP)
Deputy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ome Affairs Malisa Golightly (AAP) Source: AAP
她表示,我們的原意是不會因為開發外判平台而導致員工流失,相反地,我們的員工反而有更多工作處理。她又堅稱,簽證處理不會成為一個完全電腦化的程序。

聯邦政府希望這個由私人營運的簽證處理平台,能於明年起正式網上運作。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5 November 2019 10:45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23pm
By Jojo Lee, Elsa Tsa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