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展開貿易談判

中美兩國在星期四展開為期兩日的貿易談判。不過,中國學者對中美能短時間內達成協議並不樂觀,不排除「邊打邊談」的局面持續。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rgo Container Isolated. Trade war Concept

Source: iStockphoto

中美兩國在星期四展開為期兩日的貿易談判,談判前,《環球時報》先後發表社論表明立場,如果美方對中美貿易的認識不正確,繼續抱可以強壓中國接受美方條件的看法,對話就將非常困難。

白宮公布,美國今次派出「重量級」7人訪華團,由美國總統特使、財長姆努欽(Steve Mnuchin)率領代表團,包括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貿易代表萊蒂澤(Robert Lighthizer)、有「特朗普首席經濟顧問」之稱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洛德(Larry Kudlow)、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艾森史塔(Everett Eissenstat),以及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

《華爾街日報》報道,萊蒂澤向來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立場鷹派,是今次代表團的核心人物。至於談判對手,則是被外界形容為「習近平首席經濟智囊」的劉鶴,他身兼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中方在談判正式舉行前先擺出姿態,在評論中稱:「即將開啟的中美對話必須是平等的協商,美方代表團需要帶着誠意來。」被指的「經濟侵略」,是給中國扣帽子,沒有事實根據。

美方方面,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代表團今次將向習近平重申特朗普要求改善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以及保護美國知識產權。

雖然早前,中國主席習近平曾公開表示過會大幅放寬市場准入、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承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但報道稱,美國官員質疑中國說得堂皇,憂慮只說不做。

不過,多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學者對中美能短時間內達成協議並不樂觀,認為不排除「邊打邊談」的局面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明言不想打貿易戰,「但是如果有人非逼迫我們打,我們一不會怕,二不會躲,中國將奉陪到底。」

社論又稱:「這次對話既是解決貿易糾紛,如果談得成功,也會對中美兩大國今後的戰略相處產生正面影響。它是雙方能否就大國關係原則積極開展時代性探索的試金石。」

最後若要離開談判桌去打貿易戰,也是迫於無奈。強調「尋找共同利益會成為開鎖的鑰匙,而時間將證明它是唯一的鑰匙」。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3 May 2018 10:30pm
By Ida Ch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