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地球】綠色生活新趨勢

Bali beach

Ocean advocate Laura in Waterland posed in Kuta Beach, Bali to send message to big corporations to stop manufacturing plastics tha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Source: Wayan Suyadnya

轉眼間,2021年的一月又過了一半。疫情似乎繼續翻天覆地的變化,病毒正在變種,世界形勢亦在風雲變色!


2021年好像在暗示:人類是時侯在生活上作岀反醒和改變了!尤其是全球移動大受限制的情況下,相信很多人都開始懷念過往自由自在的旅行時光。現在可能是一次整理的好時機,化解悶透的心情,透過回憶和科技的協助,重新出發!

近年特別察覺到的「綠色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正逐漸發酵中,從許多潮流商店與展覽的主要陳列品,就可以窺知一二。

另一方面,社會上一些公共設施也有一些細節,呈現出正在為環境而改變的大眾價值觀。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介紹一下綠色生活的新趨勢!
提起歐洲其中三個城市: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和荷蘭的阿姆斯突丹,大家會想起甚麼?藝術和文化?歷史與建築?自由浪漫的氣氛?鮮花和香檳?還是足球帶來的激情?

其實,歐洲街頭的生活,充滿生命力,往往帶來無限的啟發。近年發現「綠色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正逐漸發酵,無論從城市規劃以至社區發展,包括交通和公共設施上的細節,以至家居生活,和個人設備,都離不開綠色生活的影響。

雖然看起來,生活習慣還未起真正大幅度改變,不過變革的趨勢,總是來自生活上微細的累積。近年綠色生活趨勢發展迅速,相信有可能成為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

趨勢一:環保餐具融入時尚生活

隨著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即棄用品對環境的危害。所以取代免洗杯、免洗餐具的環保相關用品,就成為新的文化。

其實,在澳洲和歐洲部份地區早已深受重視這文化。在歐洲街頭售賣的環保餐具,除了講求產品功能外,還堅持産品外觀的美感。要成為一樣每天攜帶的東西,既富有美感又實用,才能令用家甘心樂意每天使用。

趨勢二:透過主題展覽,分享訊息

位於法國著名的「Merci」時尚精品店,屬於巴黎的潮流前哨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店內一樓展示區,推出主題展。展覽主要傳達單一的訊息和概念,然後透過産品的組合,將概念商品化。

Merci 曾經舉辦過較iconic的主題包括「SURCYCLAGE(超回收時代)」。展品來自世界各地,以「回收素材」製成各種前衛時尚的生活産品。在 Merci店內,可以發現美學和品味,經專家篩選和配搭下,許多產品呈現的質感和設計的深度,令人驚豔。

例如用電話線編織而成的非洲原色調的餐具碗碟;用回收玻璃製成的容器。為了配合展覽主題,Merci 店門口放了一輛經典的紅色 FIAT 小型汽車,化身成為回收車,車頂放了好幾包垃圾!作為吸睛的藝術裝置!

另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覽,就是在英國倫敦 V&A 博物館展出的「FOOD: Bigger than the Plate」,從概念到展覽形式都相當有深度。

由人類的「食物」作為切入點,融合社會學、政治、經濟學、歷史、科學等多方面的思考,透過各種藝術形式與表達技巧,深入淺出帶出訊息。展覽目的是希望勾起參觀者對於「飲食」對環境影響的反思。

人類是否能夠可以更可持續和更人道的方式,重新審視我們的飲食系統呢?其中一部份展覽,說明人類幾個不同時期用來攜帶水的容器,在何時被發現,要多久才會自動分解消失呢?

趨勢三:共享交通工具,降低碳排放

文明社會對汽車,和高載客量集體運輸工具等這類高碳排交通工具,作出策略性檢討和研究,已經成為主流課題。而共享交通工具,腳踏車等,相對低碳排的交通方式,備受推崇。

例如共享滑板車「Lime」的流行程度超乎預期,為了解決城市中日益嚴峻的交通污染問題作出貢獻;亦為了適應一些狹窄古老街道,發揮作用。

趨勢四:城市補水站,鼓勵自備水樽

雖然在歐洲和澳洲旅行,許多人會入境隨俗,直接飲用水龍頭的 Tap Water。相信有許多觀光客不習慣生飲水喉水,可能未必每天在旅館煮水,於是到處買樽裝水,造成塑膠瓶和玻璃瓶的垃圾,氾濫成災!

在英國倫敦,誕生了一個名為OneLess的非政府組織,以倫敦作為據點,研發了一台值得信賴的過濾飲水系統,並到處安置補水站,方便市民。在泰特美術博物館(Tate Modern Museum)的門口設有一站,尤如天降甘露!
在疫情期間,看到意大利威尼斯因為封城減少人流後,運河水質變得清澈,游魚清晰可見。相信人類可以透過集體作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整體而言,我們的環境仍是令人憂心,當「環保議題」只被視作潮流話題或口號時,究竟對人類可以產生多少影響呢?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