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專家環保新貢獻】解決口罩污染救地球

A sample of the recycled road-making material, which blends shredded single-use face masks with processed building rubble.

Source: RMIT

大部分的馬路和公路由瀝青鋪成,而瀝青屬於高黏度有機液體的建築材料,表面呈現黑色。


瀝青大至可以分為三種包括:煤焦瀝青、石油瀝青和天然瀝青。相信大家經過正在鋪馬路的路段時,難免會聞到鋪瀝青的刺鼻化學味道。

其實,有沒有一種較環保的鋪馬路方法呢?今日鐳射全方位張艾利和大家介紹一下,澳洲的科學家研究把用過的口罩,作為鋪馬路的材料。
新冠疫情肆虐超過一年,警醒了全入類,亦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習慣!令大部份人在乘坐集體運輸工具和進出人多的地方時,均會自動自覺需要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有很多人已習慣每天攜帶多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除非使用循環再用的布口罩,否則大多數人為了衛生與健康,幾乎每天均棄置一至兩個口罩。據研究顯示,全球目前每天約有68億個口罩遭丟棄。在2020年,就有超過15.6億的口罩被丟棄到海洋裡,造成海洋污染,和危害海中的生物。

一次性使用的外科手術口罩,由不織布(Non-woven) 製成,屬於無法回收的垃圾,令用過的口罩成為環境的潛在殺手。最近,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團隊提岀了一個環保解決方案,即是把棄掉的口罩作為鋪馬路的材料,取代有刺激性化學味道的瀝青。

究竟,口罩如何成為鋪馬路的材料呢?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發表了研究結果。方法是將口罩切碎,再與處理過的建築碎石混合在一起。建築碎石也稱為「再生混凝土骨料」(簡稱RCA),主要作為輔馬路的基礎層。科學家發現,建築碎石與弄碎的口罩混和後,整體材料的強度會大幅增加。
原來,最佳的混合比例是:弄碎的口罩(1%)比「再生混凝土骨料RCA」(99%)。這樣的混合比例,不單可提升整體強度,也使兩種材料能維持更大約凝聚力。但最終混合成的材料,還需要通過不同的測試包括:壓力、酸度、滲水、變形、動態效能,已至達到土木工程的國際安全標準。

經過研究後,科學家計算岀,大約回收三百萬個棄置口罩,就能鋪設近一公里的路。如此一來,就能防止將近93噸的垃圾,掉進入垃圾堆田區,或漂流進入大海中。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已計劃將會進行一連串的實驗,找到合適的消毒和殺菌方法,解決回收口罩的處理問題。

不過,該團隊在實驗中使用的口罩,是未使用過的外科口罩!因此,研究團隊指出,如果要直接運用使用過的口罩進行材料加工,則需要進一步的測試與實驗。

領導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的教授表示,如果能夠運用循環經濟的思維,去思考如何解決海量口罩帶來的污染問題,我們便能持續開發出聰明且永續的解決方案。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