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汽車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

Tesla Elon Musk Ferdinand Dudenhöffer Berlin

Source: Supplied

商業社會,經濟效益至上。部份行業依然奉行多勞多得的管理哲學,以「低成本、高效益」的思維去控制成本,評估員工表現。


無可否認,這套管理哲學應用在一些傳統行業上仍然頗為奏效。但隨著時代進步,行業改變加上網上營銷縮短了地源位置的距離,而新冠疫情更令到大小企業員工,初嚐在家工作遠離辦公室的滋味。

究竟在大潮流底下,老闆如何激勵員工的士氣、發掘創意,提升團隊工作效率和合作?張艾利在今集時事百寶箱與大家分享,先進汽車企業Tesla如何用顛覆傳統的管理策略,直接提升業務。


要點:

  • 有「科技奇才」之稱的馬斯克(Elon Musk),令公司一躍成為世界市值第一的汽車企業。
  • 馬斯克的投資準則集合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個性不甘於平凡和喜愛顛覆傳統。
  • 馬斯克認為員工無需抱著擔心犯錯的緊張心態上班。配合不來,就分道揚鑣,無需覺得可惜。
近年,發展電動汽車似乎成為一股新潮流。眾所周知,電動汽車的發明除了可以控制汽車的碳排放、減低對環境造成的空氣污染外,更可以為車主省回不少燃油開支。難怪各大汽車品牌投放大量資源,瞄準龐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汽車業巨企Tesla的老闆、有「科技奇才」之稱的馬斯克(Elon Musk)打敗一眾汽車巨頭,令公司一躍成為世界市值第一的汽車企業。

Tesla旗下的Model 3系列車款,單月便售出超過3.5萬輛,一舉成為2020年上半年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不斷締造奇蹟的Tesla,成為近年來最多人眼中的「夢幻企業」之一。

馬斯克同時擔任Paypal、Tesla、Solar City、SpaceX四家公司的行政總裁。究竟他的管理哲學是甚麼呢?
Elon Musk, CEO of SpaceX and Tesla, speaks during a South by Southwest 2018 session in Austin. (Photo by Suzanne Cordeiro/For the Austin American-Statesman/TNS/Sipa USA)
Elon Musk, CEO of SpaceX and Tesla. Source: AAP
17歲的時侯,馬斯克一個人離開南非的家去加拿大尋找新生活,至21歲拿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獎學金赴美國讀書。

31歲時以15億美元賣掉了他的第二家互聯網公司,隨後賭上自己全部的財產投身實業,同時從事「航天科技」、「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科技」這三項長期發展停滯不前的高科技行業。

最艱苦的時候,他面臨其中兩家企業同時倒閉的風險,忍受著難以想像的屈辱和壓力,但奇跡地把這三家企業都拯救過來。

現在,SpaceX成為航空航太業最穩定的營運商;而Testa已經是全球最酷最暢銷的純電動豪華汽車;Solar City目前是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供應商。
與其說馬斯克是企業家,不如說是夢想家。他本身的性格,並非傳統的商業或金融奇才;馬斯克的投資準則更集合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色彩。從他的受訪文章和他的自傳《矽谷鋼鐵俠》中,突顯他不甘於平凡和喜愛顛覆傳統的個性。

他堅持親自參與創作和監督生産過程,積極透過科研來提升産品質素,對完美的堅持(或執著),能人所不能。

當有突發事件的時候,例如Testa的車款Roadster的碳纖維車身出了問題,馬斯克會親自乘他的私人飛機去英國搜集一些用於車身面板的新原料,並親自送到法國的工廠以確保不會影響Roadster的生產進度。

有人說笑,Elon Musk就是漫威(Marvel)電影內現實版的Tony Stark,即Iron Man。
The company founded by Elon Musk has sought to play down the incident.
Source: AAP
馬斯克向員工提供正面鼓勵的同時,也娓娓道出職場現實,讓員工了解,不適應公司風氣不是員工的錯。他甚至鼓勵員工帶著自己的才華到其他公司續發光發熱。

馬斯克認為員工無需抱著擔心犯錯的緊張心態上班。配合不來,就分道揚鑣,無需覺得可惜。

他會不斷挑戰員工的能力,他要求員工和他一樣瘋狂地投入工作。Tesla希望所有員工,不論任何崗位,在工作時能找到樂趣,透過工作認識新朋友、嘗試和接受新事物。

馬斯克鼓勵每位Tesla員工,每天努力工作之餘,亦要堅持一份與眾不同的心態;別把時間,浪費在處理愚蠢的事情上。
Tesla的企業文化重視多交流和反映意見,因為深信想像力,是創意的泉源和推動力。神奇的是,公司上下都理解他的這種價值取向。在激發員工的能力和效率方面,馬斯克可算是當之無愧的大師。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企業,和絕對正確的營運模式。

傳統管理還是顛覆創新的手法,只是因應需要而採用,不在乎對與錯。有人喜歡紙上談兵,站在象牙塔上博覽群書,亦有人堅持實事求事、親力親為、觀察入微...... 各式其式。

馬斯克肯定不屬於一個好的管理者。一般人的確難以承受與他共事的節奏。但他的成功之道,可能是當他想瞭解某些事物時,他會投入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找岀答案;而且目標非常明確,在危機中依舊能專注工作。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聯邦政府推出的追蹤新冠病毒的應用程式 COVIDSafe 可在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商店下載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