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米走下“神坛”意味着什么?澳洲奶粉股未来如何?

1月11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澳洲乳制品行业却是地动山摇的一天。

Parents' fury over baby formula bulk buying (AAP)

Source: AAP

著名的澳洲有机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贝拉米公司Bellamy's 在长期停牌近一个月后,终于发布公告和复盘交易,但带来的是大幅下调利润预期和首席执行官Laura McBain离职的重大利空消息。当天股价立刻暴跌20%,并且在周五收盘时进一步下落至4.01澳元,较其停牌前股价下跌40%,比起该公司一年期16澳元每股以上的高位更是蒸发了超过75%的市值。
Bellamy share price
Source: image from Bloomberg, supplied by Julius Wei

贝拉米股价一年走势图(来源:Bloomberg)

曾几何时,贝拉米在品牌和资源整合后以1澳元的发行价上市,当年股价立刻翻倍,并在一年内涨了四倍之多,公司营业额和利润也以每年数倍的速度增长,成了澳洲股市的“神话”之一!但在其达到历史顶峰不到一年之后,该公司就爆出市场占有率减半,预期利润减半,被ASIC调查公司财务披露不及时与管理层涉嫌“违规交易”,直至此次公告中出现的大股东严重不满,强制替换“功勋CEO”等一系列乱象。

不由得人不感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有些人甚至就此认为奶粉股——尤其是指望中国市场的乳制品公司有问题,可真的是这样吗?

就在贝拉米暴跌的同时,今年初以来另外几个奶粉股倒是表现不错,尤其是公司业务和模式与贝拉米相似的A2股价反而大涨;就连存在着严重内部管理问题和饱受国际奶价下滑在去年暴跌的迈高股价也在1月中旬连续上涨,回到了1块钱以上。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没有下降,尤其是A2的销售业绩“蒸蒸日上”。

事实是,中国的乳制品市场,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市场需求依然非常旺盛,贝拉米的问题更多出在自身营销策略上。
其最大的失败就是在逐渐树立品牌形象后,立刻决定自行进军中国市场,在多家中国电商平台上开设自营“旗舰店”,将价格降至让“代购”群体无利可图的水平,试图将代购渠道挤出市场,抢占这一群体的利润空间。
但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而且自身海外市场开拓经验有限的公司,贝拉米显然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导致严重水土不服。其在丢失了大量代购渠道的同时,自身在中国的销售却屡屡受阻,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

就像瑞信(Credit Swisse)和新西兰第一资本(New Zealand First Capital)等一些大机构的分析师指出的那样,贝拉米的问题更多来源于其公司层面的管理失败,并非广泛的行业危机。甚至换一个角度来看,贝拉米的策略失败可能反而有利于本地奶粉股,乃至更广泛的“中国概念”健康食品产业,因为他们可以很快从贝拉米的失败中汲取经验,避免重复类似的失误。

这同时也告诉广大投资者一个真理:行业整体前景固然非常重要,但在具体投资时还是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分析公司或者项目自身的风险和利弊!

分享
Published 16 January 2017 10:27am
Updated 16 January 2017 10:34a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