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断交潮来袭:“台湾”还是“中华民国”吗?

多米尼加与布基纳法索宣布断交的对象,到底是“中华民国”,还是“台湾”?

Members of the Taiwan embassy in Panama attend a ceremony where they folded the Taiwanese flag, at their embassy in Panama City, (ABC/ AP Photo/Arnulfo Franco)

Members of the Taiwan embassy in Panama attend a ceremony Source: (ABC/ AP Photo/Arnulfo Franco)

即将过去的这个五月份,从中东到朝鲜半岛,从热战到冷战,一场国际关系的巨变正在徐徐拉开帷幕;而在舞台的角落,台湾海峡东岸却正在经历着一场“友邦断交”潮的冲击。从5月2日到5月24日的22天里,多米尼加与布基纳法索相继宣布与台湾断交,转投中国大陆的阵营。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并不多么重大,其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中国大陆大国崛起的大气候与两岸关系持续紧绷的小气候互相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件事折射出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却是颇耐人寻味的,那就是,多米尼加与布基纳法索宣布断交的对象,到底是“中华民国”,还是“台湾”?
Opponents say it will damage Taiwan's economy and leave it vulnerable to political pressure from China, allegations rejected by Ma's ruling Kuomintang party.
Source: AAP

“断交”在两岸间的不同解读

从法理上讲,台湾地区目前的宪法还是所谓“一中宪法”,“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关系,目前治权仅限于台澎金马地区。那么多米尼加与布基纳法索的“断交”,真实的意涵就不是与“中国”断交,只不过是不再承认台北的“中华民国”代表中国,转而承认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中央政府。从而,这与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战从性质上就不是一回事,而是从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敌对政府之间对于统治合法性问题所展开的内斗。

但是显然台湾社会不这样认为,台湾社会的主流舆论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以大欺小,“鸭霸”台湾,打压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作为台湾地区的民选领导人,蔡英文“总统”更是公开指责“中国打压台湾”,注意,是“两国论”语境下的“中国”,而不是“一中宪法”框架下的“中国大陆”。这就不禁让人疑惑,台湾究竟是不是个法制地区,怎么它的民选领导人竟然可以公然破坏自己的宪政体制而依然拥有充足的执政合法性?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族认同已经从“中国”变成了“台湾”。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The agreement is designed to open up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which split 65 years ago after a civil war.
Source: AAP

“民族国家”的兴起

简单来说,民族本来就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共同体,生活在一个地域上的一群人因为共同的历史命运和责任凝聚在一起形成民族;至于民族国家(Nation-State)更是西方舶来的概念。本来世界上是没有民族国家这个东西的,大家要么生活在由某个帝国里,要么生活在封建诸侯领地,要么就生活在城邦里,总之民族国家是个很晚近的概念,中国人形成“中国”这个概念大概要近至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而民族国家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则是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距今也才不到80年。

真正发明主权民族国家这个东西,使人们认同于“中国”、“法国”、“德国”而不是我是赵老太爷、海因里希伯爵、哈布斯堡选帝侯家的人的,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勃兴。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都肇始于西欧并不只是一个巧合;西欧封建诸侯之间打仗需要钱,需要向商人银行家借钱融资,抵押品一般是借款贵族所能控制领地上的未来税收,于是就有了战争国债的概念,购买国债放贷给诸侯打仗的商人银行家于是就成了运作资本牟利的资本家,资本主义由此诞生;另一方面需要对这笔债务负责的一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就形成了一个主权国家。

事实上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就肇始于对外赔款。既然要赔款,债务人的内涵和外延总要做一个限定吧,比如庚子赔款,到底是中国本部十八省的人对这笔债务负责呢,还是所有效忠大清皇帝的土地上的人民比如满蒙疆藏等等都要对这笔债务负责呢?作为大清属国的朝鲜、安南、缅甸、暹罗等等要不要对这笔债务负责呢?这个债务债权关系一旦厘清,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就这样诞生了,尽管是在屈辱中诞生的。
Historical meeting between leaders of China and Taiwan
Historical meeting between leaders of China and Taiwan Source: Getty Images
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一定看到问题所在了:庚子赔款产生于1900年,而台湾在1895年就被割让给了日本,因而台湾人不需要对庚子赔款负责,反而作为日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庚子国难的受益者。揭开所有台独历史迷雾的破绽就在于此。

作为甲午战争的副产品和当时资本主义竞争法则的逻辑延伸,台湾割让与日本统治逾五十年,五十年时间足够完成一次新的民族认同建构过程了:日本在台大力推进所谓“皇民教育”,以“夷”变夏,同时着力于经济和法制建设,使台湾在成为日本殖民地的同时逐步融入日本经济体系当中,初步具有了某种“发达资本主义”的地位和特征,这一切都给台湾社会植入了台独的经济、文化和心理基因。

二战以后,美国以其优势的海军力量,控制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从而使台湾与中国大陆保持了分裂的局面,实际上巩固了自1895年以来大陆与台湾在精神、价值观、生产方式乃至日常生活方式的割裂局面,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种下的台独种子培育成威胁“两岸和平现状”、“统一前景”、“中华民族根本民族利益”的现实政治力量。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 and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US president-elect Donald Trump and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Source: AP

“台湾主体意识” VS “伟大民族复兴”

正是在这种时代大格局下,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张扬反共意识形态下“汉贼不两立”的教条,又与民进党的台独纲领莫名其妙地嫁接在了一起,形成一套自我循环的话语系统,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套诡辩式的意识形态大约可以简化为中共=中国,我们不认同中共所以不认同中国,但是我们才是中华正朔,但是其实我们又不是中国,但是其实中国不是中华正统我们才是,但是我们又不是中国……这一套逻辑演进的必然终点,就是所谓“台湾主体意识”的形成。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台湾人民仅仅效忠于“台湾”的主体民族认同已经形成。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多米尼加、布基纳法索断交的对象,就从法理上的“中华民国”变成了台湾社会普遍认知中的“台湾”;而大陆政府由于争取代表中国合法性而展开的争取其他主权国家外交承认的斗争,在台湾社会的政治光谱过滤之下,就变成了一个大国对于另一个弱小“国家”的欺凌,这会更加促使“台湾认同”的生长发育,因为政治就是区分敌我,而所有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那个与“我们”敌对的“他们”,就变成了必不可少中介工具。历史的讽刺在于,这次充当台湾“我们”概念形成的那个敌对的“他们”,正是生活在海峡另外一侧同样操中文的那群人。剩下的问题只不过是,日益完成的“台湾主体意识”,与中国大陆“伟大民族复兴”的不可动摇的民族意志之间,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分享
Published 31 May 2018 10:36am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