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铁幕落下:华为事件与新冷战

从2019年5月20日开始,从华盛顿到北京,一幅新冷战的铁幕似乎在太平洋两岸之间徐徐落下……

Huawei

The US government has placed telecom equipment giant Huawei on a blacklist. Source: AAP

5月20日的中文发音类似“我爱你”,因此在中国的新民俗中成了情侣间表达爱意的节日。整整49年前,在越战高峰期的1970年,在30万中国志愿军已经远征北越对美军作战经年后,毛泽东于5月20日在中国《人民日报》头版上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随后北京停工停产,组织了百万人的反帝示威大游行。

毛泽东就是用这种西方列强听得懂的语言向美国发出了“求爱”的讯息。接受到讯息的尼克松心领神会,在两年后跨越重洋来到北京,中美关系解冻,中国开始融入美国所主导的世界秩序、首先是生产分工和贸易体系中。这一幕历史大戏的华彩乐章,就是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在随后的短短15年时间里,制造业产值接连超越美国,以及美日德三大发达经济体制造业产值的总和。
起初美国显然并不担心这一点。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早已经与100年前,甚至50年前大不相同。美国与中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经济分工和交换体系:中国负责大宗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制造,美国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消费市场,中国从美国获得大量贸易顺差,再将大部分顺差投资美国国债。

在这个体系中,美国可以低成本地获得工业制成品,从袜子玩具到家用电器,实际提高了美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同时控制了通货膨胀,并且在国债市场收获大量融资;中国则扩大了工业制造能力,促进了出口和就业,并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这个时期也成了冷战后全球化时代的高光时刻,人们一度憧憬这种市场自由主义的中美G2机制会永远存在下去,各蒙其利,永恒之女神,跟着自由走。

但这一幕憧憬,这一张由中美G2机制双核驱动的全球统一市场的一体化网络,似乎要在2019年的5月20日前后被撕裂开来。两个市场、两个体系、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格局似乎又要卷土重来,只不过这一次冷战的内涵和外延,将远远大于上一次美苏全球冷战。上一场冷战,只不过是聚焦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但眼下这场新冷战,除了上述两个领域以外,更将延伸至科学技术、产业标准、发展模式、文明领导权等若干方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总体战。
Container ships berthed in Hong Kong
The US move against Huawei has ril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ich warns it will affect trade talks (AAP) Source: AAP
201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禁止美国公司使用由那些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公司制造的通讯设备。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所谓“实体清单”,要求任何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美国公司必须获得许可特批,实际发起了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包括芯片和操作系统。5月20日,“谷歌暂停支持华为部分业务”等消息传出,路透社称,谷歌发言人表示暂停部分业务是在“遵从特朗普政府的行政指令”。

在美国政府发出封锁禁令后,华为方面立刻表示早有预案,华为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中的技术储备可以替代美国的供货商。华为芯片研发公司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热血澎湃的公开信迅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和网络空间上火爆刷屏。

早在2019年3月,在接受CNN采访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已对美国有可能实施的采购封锁,提供了自己的预判:“如果美国说不再向华为公司供应零部件,那么受损的将是美国公司,因为我们是世界上第三大采购芯片的公司,美国一下失去这么多订单,美国很多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下来,股票市场会出现大波动。没有它们,我们也有替代生产的能力,因此从这点来说,我们没有生存危机。”

一位就职于华为的中国供应商公司的管理层人士则在5月20日对《第一财经》透露,“去年中兴事件发生之后,华为就开始使劲备货,华为的零部件备货量可供其周转一年。”似乎在印证任正非的预判,当特朗普的华为禁令正式出台后,跟踪芯片股的费城半导体指数30只成分股在5月20日全线下降,该指数收盘下跌4.02%,使其本月累计跌幅达到13.5%。
Huawei's CEO Ren Zhengfei with Malaysia's Mahathir Mohamad
CEO Ren Zhengfei (R) says Huawei won't bow to US restrictions and growth won't be overly affected. (AAP) Source: AAP
但华为海思研发的芯片果真能完全替代被禁的美国芯片吗?从业务角度看,海思在基站、手机等业务线上都有自研的芯片产品。其中代号为麒麟的手机芯片可以实现7纳米工艺,与高通和苹果拥有的技术能力相当。通信业务上,海思也开发了与3G、4G、5G等通信协议标准相关的芯片。

但是,这些自研芯片都属于“数字芯片”,只能处理数字信号之间的计算,而华为对于解决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问题的“模拟芯片”,目前基本都要靠对外采购——现实中一切的信号,包括光热力声电等都属于模拟信号,需要被转换为数字信号,才能进入电子设备。如果华为的芯片果真可以投入实际应有,则在去年中兴事件中,中兴面临美国芯片封锁时选择全面投降、而不是转而向其国内供货商,比如华为海思寻求芯片替代供应,就显得不可理喻了。

又如果,美国的“制裁”进一步扩大化,台积电等亚洲公司也不能为华为代工,华为能在国内实现的最好量产标准,是上海中芯国际的28纳米。这与7纳米至少隔了两个技术周期。而就在5月17日,有消息称,台积电一批已经封装完成的芯片,被美国海关拦截。

而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打压,绝不仅限于中兴、华为,也绝不仅限于电子通讯这一个行业。
US-China trade war
Chinese cargo containers at the US Port of Tacoma in Washington state Source: AAP
还是在5月20日,据CNN报道称,美国国土安全部认定,中国产无人机“可能正在向中国制造商发送敏感飞行数据,(中国)政府可以访问这些数据”,从而“对组织的信息构成潜在风险”。鉴于美国执法机关和基础设施运营商越来越依赖无人机,而美国和加拿大使用的无人机中近80%来自中国大疆无人机公司,则对大疆的禁令似乎也就要呼之欲出了。更严重的问题是,去年是中兴,今年是华为,眼看着大疆也要中招,那么后面还会有哪些中国产业及其明星高科技企业将要遭遇美国政府的定向打击、定点清除呢?

还是在2018年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尽管美国政府收拾了中兴,但暂时应该还不至于去搞华为,因为中兴只是营收千亿规模的企业,在全局上讲,只是个战术问题;但华为的营收规模和产业重要性远比中兴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是家战略级企业,如果美国对华为下手,就等于向中国宣战了。

笔者当时在某视频网站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金灿荣教授的这段发言,一年时间一晃而过,言犹在耳。

还是在2019年5月20日。新华社发出了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习近平总书记20日赴江西考察调研。他首先考察了位于赣州市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赣州市稀土产业发展情况。”在新华社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在企业的墙壁上写着“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的标语。

敏感的国际媒体迅速捕捉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信息。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要以稀土禁运来报复美国的芯片禁运?引人注目的是,外交部发言人一贯的外交辞令背后,并未排除所谓“稀土禁运”的可能性。

稀土为什么重要?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等13个领域40多个行业,能应用于导弹、智能武器、导航仪、喷气发动机等军事高新技术上。尤其是中重稀土,被认为是一种战略资源。例如,美国当年的”爱国者”导弹,正是在其制导系统中使用了约3公斤多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才能精确拦截来袭导弹,M1坦克的激光测距机、F-22战斗机的发动机及轻而坚固的机身等等都有赖于稀土,一位前美军军官甚至称:“海湾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以及美国在冷战之后,局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对战争进程非对称性控制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稀土成就了这一切。”

而根据数据统计,全球稀土总储量约为1.26亿吨,其中5,500万吨在中国,考虑到开发成本、地质勘探等因素,中国实际承担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在有关专家看来,如果中国选择禁运这些材料,那么中国之外的几乎所有汽车、计算机、智能手机和飞机装配线都可能被关闭;依赖稀土的美国和北约武器系统也将如此,供应链会被切断。

倘若局势果真走到这一步,结局不可逆料的全球新冷战就要成为定局,全人类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Containers are loaded into a cargo ship in Qingdao,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s worried about a shift towards trade protectionism in the economy. (AAP) Source: AAP
为什么中国不继续韬光养晦?要知道兵无常型、水无常势,兵法之妙,存乎一心。从《易经》上讲,事物的发展有六个阶段: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坤、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个韬晦之计,只适用于“潜龙勿用”这个阶段,而以今日中国的国力,实际已经到了“见龙在田”的程度,已经无法再将头部埋到沙子里装“潜龙”了。这个时候,还要继续“潜龙勿用”,就是错失良机,被打翻在地,难见天日。当年日本发展到美国GDP一半的时候,觉得还可以韬晦,跟美国签署包括广场协议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果就是所谓失去的20年,到现在日本的GDP只有不到中国的一半了。

美国的国运,就是在苏联解体之后“飞龙在天”,但是很多地方是做过份了,于是很快泰极否来,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到今天实际上是到了“亢龙有悔”的阶段,然而美国“亢龙有悔”的结果,不是反思己过,而是对中国大打贸易战,不惜升级到全面冷战。如此这般,后果如何,殊难逆料。冥冥中,岂非自有天意;不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罢了。

声明:作者薛晓明,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分享
Published 23 May 2019 3:44pm
Updated 24 May 2019 8:52am
By Xiaoming Xue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