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外头,先生在里头——余光中之三情

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逝世。消息一出,许多华人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对他的离开发言。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世界中,老人的离去成为少有的,让人们停下来,想一想的事件。

yu guangzhong

Source: Supplied

在中文文坛享有盛名的诗人余光中,12月14日病逝于台湾高雄,享年90岁。据台湾媒体报道,其家族都很难过,不愿此时多做回应。余光中先生一生中贯穿了三种深情,让人印象深刻。

文情

余光中出生于1928年的南京,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后迁居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

虽然先生的诗歌似乎最为著名,尤其是那一首质朴的《乡愁》,余光中实际上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澳洲姑娘宋玉滢和刘思远在一次活动上特地选了《乡愁》朗诵。宋玉滢说这首诗让她感受到故土对华人的重要性,和华人对家乡的热爱。
几十年来,先生勤奋而高产。他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梁实秋曾形容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除文学创作外,先生还在教坛上耕耘。他先后任教台湾数所著名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余光中先生任教高雄的国立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达32年,校方对BBC中文网简单回应说:“余老师是镇校之宝,艺文界先驱,对本校作育英才无数,贡献卓越,消息一出全校皆感到哀痛。”

网友评论道,“硬要说文学成就,古往今来,中国从来不缺诗人……在那个时代,他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并且感动了同代人以及相隔数十年的我们。作为一个诗人来讲,这已然足够。”

爱情

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妻子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
yu guangzhong
Source: Supplied
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远方表妹。提到两人刚见面的时候,她回忆,当时余光中“理个平头,穿一件麻布制服,看起来有点严肃,又有点害羞”。不过当时两人都很害羞,所以也没说上几句话,只记得余光中邀她去他们家玩。

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相识超过七十年,结婚61年,在去年庆祝钻石婚。余光中曾说,钻石婚必须两个人合作,如果其中有人先走,无论是离婚或早夭都不能成,得两个人都长寿,且不分离。诗人对美满婚姻的心得为: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也许诗人的爱情诗,可以帮我们窥探他“爱情保鲜”奥秘。

祈祷

  请在我的发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虚荣的桂冠

  请在我的手上留下一吻

  我就不用戴灿烂的指环

  请在我眼上轻轻地一吻

  吻干我眼中寂寞的清泪

  请在我胸上轻轻地一吻

  吻消我胸中的不平的块垒

  在这寒星颤抖的深夜

  我多么苦盼你的暖嘴

  能盖在我冰凉的唇上

  使它不再唱人世的伤悲

乡情

出生于南京的余光中,求学时在四川,又经历战争后来台湾念书,又赴香港,美国任教后再回台,这样的生活也许给了他的文学中独特的“乡愁”。

据余光中母校介绍,他在2005年、2008年两次回到家乡南京,回到母校南京五中。在返校时,余光中亲笔题写“若问乡愁何处是 夫子庙对莫愁湖”,又加之“青中 五中 永铭五衷”。
yu guangzhong
Source: chinanews.com
2015年11月,远在台湾中山大学的他,为母校70周年题词:“我在母校所受的踏实教育,奠定了日后学问与写作的基础,此恩我永志不忘。”

据新加坡《早报》报道,余光中也一直对东南亚中文诗人提供帮助。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诗人游俊豪说,也因为余光中传诵多年的《乡愁》,他那“乡愁诗人”的文化符号一直深入人心,这种文化乡愁也影响新马诗人,尤其是在1970及1980年代,那个华文受到打压的年代,在当时召唤着新马华文作家文化上的情感。

晚年的余光中也认为,政治不应该介入语文,“文言文非常重要,如把它抛掉不用,我们就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余光中认为,语文比任何政府都要长久,不应落入政治纷争。

余光中先生在海外华人中也有大批忠实的读者。悉尼雨轩诗社顾问行迈先生写诗悼念先生。

悼余光中

行迈

你是诗人
已经到了那头
我是学诗的人
还在这头
你人没了
但诗还在
那张邮票
那条船
是联系我们
心灵的方舟
那座坟墓
隔开的
只是肉体
月下的思念
将海峡吞没
你潇洒的笑貌
每天都在落日
的余光中



分享
Published 15 December 2017 12:37pm
Updated 15 December 2017 2:51pm
By Lucy Lv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