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为悉尼奥运做口译 二十年后他们仍难以忘怀

二十年前的今天,悉尼奥运会开幕,全球1万多名运动员来参赛,口译是赛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口译员说这是他们永远不会忘怀的特别经历。

Volunteer Estonian interpreter Vella Pihlak.

Volunteer Estonian interpreter Vella Pihlak with her Sydney 2000 uniform. Source: Maani Truu/SBS News

对卢德米拉·斯特恩(Ludmila Stern)来说,无需她翻译的一场媒体发布会成为了这位俄罗斯翻译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最难忘的一幕。

超级摔跤手亚历山大·卡列林(Aleksandr Karelin)被称为“西伯利亚熊(Siberian Bear)”,13年来一直保持不败,但在2000年奥运会上,他失去了赢得第四枚金牌的机会,输给了美国选手。

他失望至极,缺席了通常的赛后采访。

斯特恩博士告诉SBS新闻:“我记得记者新闻发布上的紧张气氛,每个人都在等待,获胜者坐在领奖台上”,“卡列林没有来。他已经离开了。”
Russian interpreter Ludmila Stern: "There were so many sporting events, and so many languages, and so many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Russian interpreter Ludmila Stern: "There were so many sporting events, and so many languages, and so many athlet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Source: Maani Truu/SBS News
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二十年前的9月15日开幕,需要大量的口译人员——来自199个国家或地区的一万多名运动员前往悉尼参加比赛,其中包括许多不会说英语的运动员。

SBS新闻采访了三名曾在当年奥运会上工作过的口译员,他们都说这是他们永远不会忘怀的经历。

出生于前苏联、于1979年移居澳大利亚的斯特恩博士说:“这是一次难以置信的独特经历。有那么多的体育赛事,那么多的语言,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

斯特恩博士现任新南威士尔大学翻译学教授。

现年62岁的斯特恩博士回忆说,奥运会期间去赛场的公共交通是免费的,穿着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标志性的制服去上班意味着人们渴望聊天。

她说:“有一种我们都在一起的感觉。”

但兴奋之余,口译员还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必须为约30种不同体育项目的采访做准备。
The stage set up for a press conference at Olympic Park during the 2000 Games.
The stage set up for a press conference at Olympic Park during the 2000 Games. Source: Getty Images
“有时我会整天坐在家里为柔道(比赛)做准备,” 斯特恩博士说,“然后我出现在达令港,他们会说,‘快,快,快,一个俄罗斯击剑手就要赢了’。对击剑一无所知,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我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斯特恩博士是悉尼奥委会任命的88名专业口译员中的一名,负责翻译官方新闻发布会、公告和对运动员的采访。

她的主要职责是在媒体发布会上为获奖的俄罗斯运动员或前苏联运动员担任口译。
此外,奥运会还招募了1400多名代表50种不同语言的志愿口译人员,他们被称为“双语助理”,帮助国际运动员在悉尼期间的活动。

现年84岁的维拉·皮拉克(Vella Pihlak)的母语是爱沙尼亚语,她当时经历了漫长的申请,包括语言测试和证明她双语交流能力的训练项目,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她说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爱沙尼亚运动员打电话给多语言总机寻求帮助,但因为此他们基本英语流利,所以她从未接到求助电话。

尽管如此,皮拉克女士说:“能成为这个巨大而成功的事业的一员,真是太棒了”,“遍布悉尼的正能量,你可以感觉得到,那么明显。”
Sydney Olympic Games volunteers
Sydney Olympic Games volunteers during a parade in September 2000. Source: AAP
专业阿拉伯语翻译史蒂夫·基拉卡拉(Steve Karakira)将当时的气氛描述为“充满能量”,这位现年70岁的老人当时为了自己在悉尼奥运会的工作准备了整整十年。

他说:“(但是)在奥运会前,没有任何了解,没有掌握任何信息,可以让我对当天的所见所闻有所准备”,“那里的气氛非常美妙,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令人兴奋。我所看到的一切实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对于从黎巴嫩移居澳大利亚的基拉卡拉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在赛后采访中准确传达运动员的高涨情绪。
Steve Kirakara, an Arabic interpreter at the Sydney Olympics.
Steve Kirakara, an Arabic interpreter at the Sydney Olympics. Source: Maani Truu/SBS News
他说:“除了逐字逐句地传达意思,我还必须适应说话人的感受、情绪和压力”,“压力巨大,因为你知道全世界都在看着你,在听你说话。”

当年有22个说阿拉伯语的国家参加奥运会。基拉卡拉先生回忆当时的场景,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多个口译员在为外国记者翻译不同的语言。

他说:“我觉得我只是一个大机器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大家一起工作,提供最佳效果。”

但是,当时要为小语种寻找口译员是相当困难的。
A certificate given to people who worked at the Sydney Olympics.
A certificate given to people who worked at the Sydney Olympics. Source: Supplied
斯特恩博士回忆起一个场景,一名退休的保加利亚翻译被请来帮忙,尽管他已经多年没工作了。

她自己也被要求为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卡塔尔和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员做俄语翻译,因为没有能说他们的母语的翻译。

她说:“他们说的是一种有点支离破碎的俄语,或者不是地道的俄语,有时我不得不猜测他们在说什么。”

但二十年过去了,这一事件带来的巨大兴奋之情仍然隐约可见。

对于住在离悉尼奥林匹克公园附近的基拉卡拉先生来说,这些记忆从未远离他的脑海。

他说:“通常在我参加的每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我都会变得非常情绪激动。随着奥运会结束,每一天我都非常激动。”

“所有的喧闹、所有的活动都在进行……我想,‘好吧,以后,它将变得那么寂静’。”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15 September 2020 11:15am
Updated 15 September 2020 11:21am
By Maani Truu
Presented by Helen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