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议学生:在沉默中观望世界

近来许多学者的担忧,如果舆论继续将“中共”划同于“中国人”,那么不仅澳洲社会可能会被拖入下一个“白澳”时代,许多原本认同民主价值的中国人也可能会开始走向北京一边,继而相信中共国家主义的叙事。

Hong Kong protesters form a human chain

Source: AP

香港“自由之夏”公民抗命自6月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回响。在澳大利亚的大学校园中,大陆学生与香港学生在集会中的冲突也引发了澳大利亚社会,尤其是右翼社群对于中国学生的批评。

但在这些批评声中,却少有人关注“中国学生”——这个集体中暗含的多元性。事实上,在众多接受国家主义叙事的青年人的喧嚣声中,那些对当下形势有不同解读,对中国民主有所期待的“异议学生”往往由于恐惧选择了保持沉默。但矛盾的是,缄默的选择也让他们的存在被主流舆论所忽视。
Several hundreds pro-democracy activists marched against a proposal to ban the pro-independence Hong Kong National Party.
Several hundreds pro-democracy activists marched against a proposal to ban the pro-independence Hong Kong National Party. EPA/JEROME FAVRE Source: EPA
那么,这些异议学生是如何看待自己和澳大利亚社会的呢?当下的舆论空间有否对他们造成压力?

带着这些疑问,SBS深入采访对中国政治抱有异议的中国留学生,走近他们对于当下形势的感受的看法。

我是大陆留学生,但我不是民族主义者

方陆是今年刚刚从北京来到墨尔本留学的学生。对他来说,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相对多元的文化环境也符合了他对留学生活的期待。

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方陆说,最大的转变发生在大学。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隐晦地说起六四,天安门,以及建国初期的一些政治运动。那时候大陆的防火墙还不稳定,民众仍然有机会登陆维基百科。好奇的他上网搜寻资料,屏幕上的信息让他对中国政治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方陆离开中国时,恰值香港示威开始。因此,他也说自己有些侥幸能够避开国内媒体的宣传。而香港年轻人的精神也常常让他想起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在他看来,这一代香港人的抗争不仅仅是为了香港,还是为了大陆中国。因此,他格外不能接受许多大陆学生阻挠香港抗议的行为。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方陆依旧觉得愤怒:“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说的话,可是我们要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力。 ‘五大诉求,缺一不可’ 实际上是一个很核心的价值,而香港同学也已经合法地租用了场地。可是我们中国同学一来就用语言辱骂对方,不让对方发声… 那在素养上已经输了。”
About 4,00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boycott their classes and attend an anti-extradition bill protest at Edinburgh Place in central Hong Kong on Sept. 2, 2019,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school year. (Kyodo via AP Images) ==Kyodo
About 4,00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boycott their classes and attend an anti-extradition bill protest at Edinburgh Place in central Hong Kong. Source: AAP
同样来自中国大陆的一舟也十分认同方陆的看法。但让一舟更加担心的则是学生行为所折射出的问题:“如果中产家庭,接受过海外教育的年轻人都是如此,很难期待国内大多数年轻人会对政治更多批判思考。”

但面对当下澳洲社会中对中国留学生群体“一视同仁”的批评,方陆也感到十分矛盾:“一方面许多中国学生的确是倾向于盲从中国政府的,但另一方面,少数中国学生也的确是抱着‘睁眼看世界’的目的来到澳大利亚的。比如我自己就一直在暗地尽力支持香港抗争。只是出于人身安全考虑,我不敢像广场上那些学生一样完全站出来。但一视同仁地为他们贴上‘民族主义者’的标签非常不公平。”

对于一舟来说,澳洲留学则具有更多的意义。作为同志,留学澳洲让他看到了一种对于性别平权的广阔想象,也让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未来道路产生了更多思考。

在采访最后,方陆补充道:如果仅仅因为个体的“中国”身份而忽略他们生活的其他侧面,进而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那么恐怕无论是中国还是澳大利亚,都会离真正的自由精神越来越远。
澳洲社会需全面了解中国留学生社群

方陆的担心呼应了近来许多学者的忧虑——如果舆论继续将“中共”划同于“中国人”,那么不仅澳洲社会可能会被拖入下一个“白澳”时代,许多原本认同民主价值的中国人也可能会开始走向北京一边,继而相信中共国家主义的叙事。

对此,几位异议学生都表示,中国学生群体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广场上的学生也远不能代表所有“中国学生”。一位学生亦引用刘晓波狱中陈述“我没有敌人”来概括自己对于亲北京学生的看法:“还是要相信教育是可以改变人的。这些学生中可能会有一些人日后会反思今天的所作所为,他们并不是我们的敌人,真正的敌人在权力中心。”

那么澳洲社会能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难,但或许也可以找到:耐心了解不同社群,保护学生中的敢言者,协同力量寻求改变。此外,同样重要的是,珍惜澳洲社会的自由精神与民主价值。

这条路很难,但相信前途不会是一片黯淡。

*为保护受访者人身安全,报道中采用姓名均为化名。

*作者为SBS中文普通话特约校园通讯员



分享
Published 4 October 2019 10:58am
Updated 4 October 2019 11:11am
By Joyce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