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岁再“出柜”,行不行?

Coming Out at 60

Coming Out at 60 Source: Getty Images

明确自己的性取向,是一个人的旅程,通常还会充满痛苦。而对于那些被同性所吸引的人来说,这可能是持续一生的困惑与抗争。本期VIVA探讨了人到中老年“出柜”的意义。


本周六(2月29日)晚7点半,悉尼同性恋狂欢节大游行将首度通过SBS和SBS On Demand全球直播。

史蒂文·布卢姆(Steven Bloom)在他的大半辈子中都怀疑自己是同性恋,但在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本身(AIDS)是同性恋代名词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布卢姆选择了避而不谈。

他这么讲述:“我脑子里想的主要后果是,真的,失去所有人、被家人排斥、失去朋友,这是一件很难调和的事情;在你周围,你看不到任何尊重你性向的积极信号,这种性向可能是你努力想要认同或努力想要否认的。”   


要点

  • 已婚人士要“出柜”往往面临着沉重的社会压力;
  • 人到中老年再与自己的性取向挣扎,很挑战也需要策略;
  • 心理咨询师建议在作出决定前要权衡利弊。

他当时尝试与自己的性取向作斗争,但最终结果是陷入了抑郁状态长达三年之久,然后他选择了——跟亲朋好友“出柜”。

他回忆当时的心路历程:“我花了三到四年时间,认真冥想,思考我的性取向,实际上,一开始我想的是,是什么真正困扰着我?为什么我这么沮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的生活出了问题? 这最终让我意识到一切与同性恋有关。”
某一天晚上,与布卢姆结婚20年的妻子向他发问,这一问彻底改变了布卢姆的生活。

他说:“她问我是不是同性恋?在那一刻,我用了10秒钟的时间,我的人生在我眼前闪回,我做出了一个决定:现在是时候坦白了,如果我要坦白,我必须明明白白地度过余生;所以我说,是的,我想是的。”

在一次次的流泪、交谈之后,这对夫妇一致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丈夫离家、寻求新生活。

“有必要吗?嗯,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必要,在另一些方面,也许不是。我认为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最终,我认为如果我想成为同性恋,我会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情,那就是和另一个男人浪漫而亲密地在一起。如果你处在所谓的异性婚姻中,你会怎么办呢?”

根据心理咨询师兼心理治疗师卡蒙(Odelia Carmon)的说法,对于年龄较大的LGBTI人士,事情处理起来可能更加复杂。

卡蒙说:“最大的障碍是在他们自己的家庭和社区里丢脸。换句话说,从异性恋到同性恋身份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但当你到了这么大的年纪时,真的,随着你变老,你会变得更加依赖你生活中已经建立起来的东西。”

可能面临的灾难般后果,是老年人坦白其性向的主要顾忌。

卡蒙对此的建议是需仔细权衡利弊。

她说:“当一个人陷入两难的生活时,问题就开始了,他们感到困顿,然后他们被推向了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基本上,结束他们的婚姻、离婚、过单身生活,他们之后更有可能变得抑郁或有自杀倾向,或自此闭门不出,或无法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为自己做了选择,还是这些选择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布卢姆在离家之后与目前的配偶杰森(Jason)建立起了一段幸福的关系。

而他的前妻也即将走入一段新的婚姻。

这一切是布卢姆在45岁跟他的孩子们“出柜”时想都没想过的。

他说:“我的大女儿最初很反对,她的行为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我注意到了,这让我很困扰。她当时觉得我就此离开,永远都不会再回去,她就没有了父亲,但实际并非如此。我便说我还会再回来,也依然爱她,什么都没变,还会很关注她,也希望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然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善。”

布卢姆的大女儿目前跟布卢姆和他的同性伴侣住在一块儿。
婚姻联盟(Coalition for Marriage)的莱尔·谢尔顿(Lyle Shelton)说,尽管澳大利亚尊重所有性取向的人,但在家庭环境中考虑孩子的幸福这一点也很重要。

“很多社会科学研究强有力地说出了一个很好的事实,支持孩子的生活中有亲生父母,且最好两人处于婚姻状态,无论从哪方面去衡量,这都是把孩子养育得很好的决定因素。”

史蒂文·布卢姆目前是新州已婚男同性恋协会(Gay and Married Men’s Association)的主席,他说一些已婚男同性恋者最终会为了将家庭生活继续下去而选择压抑自己真正的性取向。

全国LGBTI健康联盟的最新报告表明,LGBTI人士的心理健康处于全澳垫底。

16岁及以上的LGBTI人群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人的三倍,而16至27岁的LGBTI人群自杀的可能性是更广泛人群的五倍。

史蒂文·布卢姆说:“性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这类事情很难控制。根据我的经验,一些男性试图压抑自我是非常艰难的,往往不是非常成功,它只会导致抑郁症,并可能伴随有焦虑、自残乃至自杀。”

但是性冲动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这就决定了一个人在年老后时是否还会选择“出柜”。

心理咨询师卡蒙分析:“所以,实际上,这是关于性取向和性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年纪越老,他们的性生活就越少,所以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这取决于个人,取决于他们的性欲,以及他们的发展阶段,他们是否更愿意不顾一切地走出来,而不是停留在可悲的现状中。”

对于来自保守文化或宗教背景的人士来说,“出柜”更是难上加难。

史蒂文·布卢姆说:“我见过一些极端正统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被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完全排斥,这对他们来说很悲惨,但他们仍然强烈地想要过一种真实的生活。他们的希望是,在某一时刻,他们的家庭能够使他们的宗教信仰与现实情况相调和。”

如果决定要咬紧牙关,卡蒙建议不要立刻告诉所有人,要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向亲人们传达什么信息。

卡蒙说:“分阶段做,可能先和配偶说,然后再和孩子们用这种方式探讨。因为当他们准备出走时,必须提出这个话题。你不能说,亲爱的,我是同性恋,还想跳进他们的婚姻,那是行不通的。所以,你必须在心理上、生理上做好离开的准备。如果你真的想离开,那就离开吧。”

如果您或您的朋友正在经历着抑郁或焦虑,可以拨打以下电话:

  • Beyondblue 1300 22 4636
  • Lifeline 13 11 14
  • Q Life  1800 184 527(每天下午三点至半夜开放的专线支持LGBTI人士) 
如果您需要语言翻译方面的帮助,可致电13 14 50,再转接到您需要的服务。

如果遭遇生命危险,请立即拨打000。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