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 評論:廣東文化令澳人誤解新年習俗

澳洲廣播公司發表一篇評論文章,表示澳洲人應重新認識農曆新年的文化習俗。

Lion Dance

Source: SBS

澳洲廣播公司發表一篇評論文章,表示澳洲人應重新認識農曆新年的文化習俗。

該篇題為《》的文章,由澳洲廣播公司駐北京記者 Cecily Huang 撰寫。

文章開端,作者表示自己來自中國東部,曾經在北京居住十年,表示自己在澳洲生活之前,從來都未見過舞獅等澳洲人早已習以為常的農曆新年活動。

她表示,雖然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在澳洲越趨盛行,但慶祝的方式卻與中國大部分民眾慶祝的方式存有「天淵之別」。

在農曆新年期間,雪梨居民蜂擁前往唐人街及達令港欣賞舞龍舞獅及精美花燈之際,前來旅遊的中國遊客卻前往購物商場及海灘瘋狂購物。

數字顯示,越來越多中國遊客趁農曆新年假期前往海外旅遊購物。本年,中國人出外旅遊的人數超過 650 萬人,較 2017 年錄得 5.7% 的增長。

按先後次序排列,這些中國遊客首選的目的地為泰國、日本、美國,澳洲則排行第四。

作者:一切從學習「xin nian kuai le」開始

作者指:「很多中國遊客都對澳洲慶祝農曆新年的方式感到大惑不解。」

她亦舉例,一名來自中國四川省的 Li Hui 指,自己來到澳洲前,亦從來未聽聞過「幸運餅乾」的「中國新年習俗」。

Cecily Huang 表示,事實上舞龍舞獅及「幸運餅乾」都是廣東人慶祝農曆新年的文化習俗。

作者寫道:「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的中國籍人士,亦可能對廣東話的『恭喜發財(kung hei fat choy)』毫無認識。」

她補充,澳洲廣泛興起廣東人慶祝農曆新年的習慣,是由於大部份在早年來到澳洲的中國移民,均來自中國廣東省。

文章續指,中國官方電視台每年農曆新年大除夕當晚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是中國人「首要的娛樂(dominant entertainment)」。

她說,雖然部份年輕中國人都在社交媒體嘲笑「春晚」的內容,但 2018 年全球觀看春晚的人數仍然超過 10 億人。

此外,作者亦指出,隨著科技發展急速,不少中國人亦使用社交媒體傳送賀年祝福及「電子紅包」。

作者表示,隨著越來越多來到澳洲的中國籍新移民、留學生及遊客都來自廣東以外、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的地區,澳洲有必要改變對中國文化的看法。

作者建議,澳洲人可以從學習「xin nian kuai le(『新年快樂』的普通話拼音)」開始。
pixabay
Source: Pixabay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
Published 27 February 2018 8:30pm
Updated 27 February 2018 11:47p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