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澳洲港教師 藉聯邦大選投票尋香港政治願景

澳洲出生,在香港長大的Thomas,第二度回流澳洲,他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表示,他為在今次聯邦大選要投票給誰,事前做了準備,包括研究競選議題,也作為對香港政治景願,建立自己的完整政治價值觀。

Thomas在香港教書三年,2020年底第二度回流澳洲。

Thomas在香港教書三年,2020年底第二度回流澳洲。 Source: supplied/Thomas

對於今個星期六5月21日的聯邦大選,從香港回流澳洲的Thomas說,是增強自己政治意識,認識不同政治觀點機會。
「會裝備自己,看看究竟我投票會投誰,有什麼議題自己覺得重要。」
第二度回流澳洲的Thomas,積極研究今屆聯邦競選議題,為投票準備。
第二度回流澳洲的Thomas,積極研究今屆聯邦競選議題,為投票準備。 Source: SBSChinese
Thomas在澳洲出生,兩歲跟隨父母返香港,在香港長大,返澳洲讀大學後,返回香港做中學教師3年,2020年底返回澳洲讀心理學。

第二次回流澳洲

Thomas表示,前年年底決定返回澳洲讀書,除了不適應香港做教師的工作壓力外,也因為隨著2019年的社會運動,感受到教育界與社會的紅線。

他回憶說,當時香港在2019年的一連串反修例示威活動後,他們教師「要主動避免討論政治時事,避免觸犯紅線」。

「有需要去主動避免討論政治時事,那還有什麼價值觀教育、公民教育…在課室,在社會上討論有機會危害國家安全,顛覆國家政權的話,(教師 )可以做的很少。」

Thomas指出,當時還有不少教學材料,被不同意見的人,斷章取義,然後上載到互聯網「公審」。

他引用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作為教師,我比較享受傳道以及解惑。在(做教師)3年,我嘗試輔導學生。」

2019年的反修例示威,Thomas透露,在6月示威活動達到白熱化之前,都會不時與學生討論,作為公民教育,價值觀教育。

所教學生參加反修例示威受傷

到6月之後,Thomas當時就與互相信任的同事,主動去查詢有沒有學生也參與示威。
「有時學生在網上留些蛛絲馬跡,我看到不會(向學校)報告,純粹關心,去問(學生)是否自己出去?與誰人出去?」
Thomas說,知道學生去參加時,會不時向學生查詢他們是否安全,會問學生「例如有催淚彈時,是否熟悉現場地理,有沒有地圖?如果主要幹道封路,有沒有其他選擇?」

他表示,當時見過有學生翌日沒有返學,他主動聯絡,學生也坦白說受了傷。

不過,當時Thomas任教的中學完全不鼓勵學生參與,並有懲處機制。他說:「(被發現參與的學生)操行會低分,在某些情況下,有沒有參與政治活動會影響升留班。」

在雪梨曾因講廣東話受歧視

Thomas回憶說,小時候已經有做教師的志願,當年在澳洲讀完大學畢業後,就考慮如果在澳洲就要讀碩士,而香港就讀教育文憑。「當時感到香港的學校環境與文化,實質教材比較熟悉,所以選擇返香港。」

不過其實Thomas當時返香港用了很長時間適應,曾經試過在九龍塘地鐵站轉車,由於行路步伐太慢趕不上家人,以及行鴨寮街因為人多會有焦慮感。

「最後見這份獲聘用的工,我記得廣東話英文是各佔一半,副校長甚至說,你廣東話這麼不流利,你應該很難與學生溝通。」

原來Thomas在返回澳洲讀大學的幾年,為免遭遇歧視,努力學了澳洲口音,認識的朋友大部份都不講廣東話,後來再去香港時,他感到香港歧視問題嚴重。

「例如東南亞人假設一定傭工,(香港人)很難容忍,其次大陸人,香港人討厭聽到普通話。」

Thomas說,因為返回澳洲讀書,就感到成長環境決定所講的語言,沒有理由因為這樣就歧視他人。

「感受深刻,因為記得在雪梨,曾經與一個香港留學生在巴士站談天,當時有位(西人)阿姨就罵我們。」

保持身心健康才有餘力關心時事

到香港教書期間,Thomas已經感到年輕人的公民意識,包括政治意識,與10多年前他當時讀中學時期比較,有所提升。

他指出,除了因為改革前的通識科,以及香港受中國政府的政策影響愈來愈大外,「每隔幾年就有比較重大的社會運動,包括2014年及2019年…這些活動也令當時年青人,以至全部香港人的政治意識高了,公民意識高了。」

不過,Thomas指出,學生在中學時期,有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政治運動,對他們的學業、公開試成績有影響。

「見到少量學生升讀大專院校都迷茫,他們的政治意識還存在,但政治參與近乎零。」

對於在香港的學生面對目前環境,Thomas曾經是他們的老師,就建議要保持身心健康,因為有健康,才有餘力處理無論是學業、家人朋友等的人際關係,以至關心時事。

「如果當下社會不容許討論例如香港或者內地政治的話,可以討論外國政治,運用邏輯、批判性思考、對政治的認識去看外國政治、建立個人看法。」

Thomas認為,香港人一直講求自由、平等、民主,也應該深思,對不同性向、不同種族、講不同語言的人,都秉持這三個原則。

「例如香港會話人是『左膠』…會否例如中東人,會覺得不好,不讓他們來澳洲。」

Thomas指出,這個也是政治觀要思考的部份議題。
「有了政治觀,才知道想將來的香港是怎樣的。」

研究政治價值觀為聯邦大選投票準備

Thomas認同自己作為澳洲人,現在第二次回流澳洲,他表示更加為自己香港人的身份感到驕傲。

「不會阻止自己在自然情況下,用廣東話與其他人溝通,會繼續關心香港社會政治。」

Thomas又認為,無需因為祖先而認同「華人」這個身份,他並質疑「華人」這個稱謂,是涉及統戰手段。

Thomas表示,今次返回澳洲後,他透過看書、參與大學政治組織、參加遊行示威,來積極建立完整的政治價值觀,另外也為今個星期六聯邦大選日的投票做準備。

「(會研究)在難民、移民、教育、公共服務(等議題)是否有完整政治觀去支持自己的立場。」

對於日後完成心理學課程會否再返回香港工作,Thomas透露,短期內不會返香港發展。

「自己不適合香港工作文化,不可以在這樣高壓的環境生活。香港壓逼越來越大,言論自由受損,已經不再能夠暢所欲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6 May 2022 3:48am
Updated 16 May 2022 3:56am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