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港人獲澳洲移民簽證創97以來最多 躍居第八大來源地

澳洲政府上周公佈年度移民數據,香港人過去一年躍升為澳洲批出移民簽證第八多的地方。本台翻查及比對歷史紀錄發現,2020/21年度澳洲批准港人永久移民的人數,是最少25年來最多,甚至超出主權移交年間的數量。

 A young man cries as he says goodbye to relatives in the departure hall before boarding a London-bound flight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Hong Kong, China, 08 August 2021 (issued 09 August 2021). Thousands of Hong Kong residents are taking up t

Source: EPA/ JEROME FAVRE

內政部上周二(9月21日)發表最新一份,揭示去年 6 月 30 日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港人移民澳洲的數據。

根據報告,在一般移民計劃(不計算人道簽證)下,澳洲由 2020 年 7 月 1 日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之間,向香港公民批出 4,312 個永久居留簽證或永居前臨時簽證(下簡稱移民簽證),佔澳洲向全球發出的約 16 萬個名額中接近 2.7%。

數據亦顯示,獲批移民簽證最多的來源地之中,香港由上個財年的第 23 名,一躍升至第八位,是最少 6 年來首次進入十大。

獲批多過主權移交年間

SBS 中文翻查澳洲的發現,過去一個財年港人獲批的移民簽證,不但較之前一年的 1,391 個大增 210% 和再之前一年(疫情爆發前)的 1,647 個增加約 162% ,更是至少 25 年以來最高,甚至超出主權移交年間的數量。

數據顯示,1996/97 以及 1997/98 年度期間,香港公民獲批移民簽證 3,591 及 3,491 個,當中透過技術移民簽證取得永久居留權的人數約佔八成。

香港主權移交所造成的「移民潮」過後,自 1998-99 年起直至 2019-20 年度,雖然各年港人獲批簽證的數量均反覆升跌,但普遍維持在一千個至二千個之間。其中只有四年是在二千個以上,涉及 2003/04 至 2006/07 年的連續四年。
The permanent migration program outcome by stream and HK citizenship, 1996–97 to 2020-21
1996-97 至 2020-21 年度香港公民獲批澳洲移民簽證的類別 Source: SBS中文
流亡澳洲的香港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向 SBS 中文表示,港人獲澳洲移民簽證急增至歷史高位,除了由於澳洲向來是港人熱門移民國家,還因為香港政治社會制度急轉直下,以及澳洲政府為香港移民引入「避風港」政策。

他說:「香港人失去自由就自然會選擇離開,特別是 2019 年『反送中運動』過後,不少人都面對清算等刑事後果,急需離開以保障自己。」
其次,澳洲政府亦引入措施歡迎來自香港的移民。雖然由於(疫情)封關下有關措施未必惠及到很多香港人,大家可見政府的方向依然是歡迎香港人移民澳洲。

移民代理:不少人舉家移民

許智峯稱,自己認識仍然身處香港的人當中,亦有很多人希望全家離開香港移民海外,特別是一些有年輕小孩或就讀中小學學童的家庭。

主要為港人辦理移民留學的布里斯本註冊移民代理 Ellen Wang 亦表示,在 2019 年「反送中運動」後,澳洲政府宣佈為港人提供簽證延長政策及永久居留途徑後,該公司收到港人的移民查詢數量急增了兩至三倍。

她說:「近年多了很多人查詢如何全家移民(澳洲),希望能一家大小一同移民。」
因此,報告指,過去多年香港人獲批永久居留簽證的人數維持一千多人左右,但去年突然飆升至超過四千人,我相信當中佔不少人是一家大小全體移民澳洲所致。
她又指:「很多時這些家庭並非一家三口,有部份是一家四口、一家五口,數量不少。最近我們在兩個月內,平均接到大約 30 宗查詢,涉及家長有意讓就讀中小學的孩子前往澳洲繼續讀書。」

內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無論是家庭及兒童類別的簽證,抑或是技術類別的簽證,香港人獲批的移民簽證均是近 25 年來新高。
Ellen 補充,疫情封關下,境外獲批永久居留簽證的一般是投資移民、全球傑出人才簽證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以及伴侶簽證等類別。「這些都是目前情況下相對容易成功獲批的簽證類別。」

至於在境內獲批的簽證,則大多屬於一般技術移民類別,包括獨立技術移民、州及領地政府擔保,以及僱主擔保等途徑。

她說:「由於疫情封關,有不少人此前離境後無法返回澳洲,本地僱主尋找合適的人才填補職位空缺相對變得較難,但對於身在境內尋工的香港人,要尋求僱主擔保移民則變得相對容易。」

提及技術類別的移民途徑,Ellen 表示,醫療衞生行業是香港申請人獲批最多永居簽證的職業類別,包括醫生及護士,其次則是資訊科技,以及機械工程及土木工程等工程學行業。
香港公民獲批移民簽證人數
香港公民獲批移民簽證人數 Source: SBS中文

「移民潮將繼續擴大」

今次報告顯示的數據只到 6 月 30 日為止,但澳洲政府 7 月公佈將以「最高優先次序」審批香港居民的技術移民簽證申請,意味這些數據還未包括「優待港人措施」所帶來的效果。

Ellen 預料,今個財政年度(2021-22 年度)港人獲發的移民簽證可能會多於四千。

她說:「這個情況不足為奇,因為我們目前都一直收到不少香港人有意移民澳洲的查詢。但始終政府公佈有關政策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目前尚未可以清楚看見審批時間實際上會縮短多少。」

許智峯亦認為,新報告涵蓋的時間範圍,未能反映「反送中運動」後續的情況」。「因為很多香港人在 2019 年開始看淡香港前景,甚至對未來感到驚恐。他們選擇離開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即時實現,尤其是移民是人生一個相當重要的決定。」
因此,現時這個數字雖然是新高,但絕對未完全反映情況。
許智峯續指:「我個人估計,未來兩年內將有更大量香港人移民,從數字上反映出來。」
香港保安局回覆 SBS 中文查詢時,綜合包括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作移民目的等資料,推算 2020 年有至少一萬名港人有意移居海外,是過去五年最高。同時,澳洲過去四年均是港人移民海外的首選目的地,但有關估算數字未見大增,過去五年均維持在 2,100 人至 2,400 人之間。

然而,發言人強調,基於多種原因,根據香港居民申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作移民目的的數據只可作一般參考,主要由於當局並非強制要求申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的人士透露申請原因。
2016 至 2020 年香港政府估算移居海外的人數
2016 至 2020 年香港政府估算移居海外的人數 Source: 香港保安局

許智峯:有別八九年移民潮 今港人不會「回流」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本月中出席《施政報告》公眾諮詢大會期間,被問關於不少香港人選擇移居海外,政府是否要推出措施挽留香港人才。她表示,對市民移民「完全沒有意見」,但承認政府有責任令香港人對留在當地有信心。

她當時說:「每一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有自由,想在哪裡生活、工作。當然問題則在於我們全社會,當然政府是第一責任人,如何去勾劃未來,令身在香港的人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令身在海外的人覺得香港是一個可以安居、建立家庭的地方?這些工作我們一定會做。」

不過,許智峯認為,林鄭月娥實質「並不在乎」大量港人移民的趨勢。「她並無認真看看香港人究竟有甚麼不滿,或對甚麼感到害怕,甚或對香港前景有多麼失望、絕望,才會選擇離開自己的家園。她完全輕視這個部份。」

「香港政府或中國政府目前的政策是,如果你持有反對的意見、不會放棄自己的理念的話,他們寧願你離開或坐監,也不想你留在香港阻礙他們。」
(在於我的感覺)她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一點也不珍惜香港人對土地的感情。
雖然林鄭在公眾諮詢大會稱有信心港人終將「回流」,但許智峯並不同意。許說:「相比 1989 年或九十年代初的移民潮,當時港英政府並無威逼、鎮壓,亦無制定一些侵害自由的惡法,過了一段時間才有港人回流。」

「但今時今日,香港有『國安法』、有經修改的選舉制度、法治淪陷。我認為,所造成的影響太過深遠。若沒有改變的話,估計未來二、三十年,他們返回香港的機會都不大。」
許智峯直言,香港已達一個「好難返轉頭」的地步,並非一、兩項措施可以補救令人「回流」。

他說:「即使回到之前的狀況、即使『反送中運動』從來沒有發生、回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香港人都已失去信心,我自己也不再相信。香港人已不再相信北京的任何承諾。」

就再有港人移民數字創新高一事,SBS 中文去信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辦公室查詢,惟截稿前未獲回覆。

「英國相關政策清晰較吸引」

許智峯及註冊移民代理 Ellen 均表示,由於澳洲優待港人的移民政策較英國的不夠清晰及確定,不少人最終都在兩者中選擇移居英國。

Ellen 說:「當初政府公佈會為香港人提供更容易取得永久居留權的途徑,向我們查詢移民途徑的客戶確實有所增加。但隨著政府遲遲未有公佈這個途徑的詳情,查詢數量的確有所減少。加上英國宣佈為 BN(O) 提供更簡易的移居途徑,相對上香港人對澳洲的興趣是有所減少的。」
許智峯亦說:「在香港人如今逼切離開的狀態下,移民政策推行緩慢的話,未必能吸納他們(大部份人)前來澳洲,因此很多人最後都首選前往英國,以獲得最快捷以及最高肯定性可以在當地長期居留。」

他又指,自己在澳洲接觸兩大黨的聯邦國會議員,都很支持優惠香港人的移民政策,希望政府能加快步伐。

澳洲內政部向SBS中文表示,港人獲延長簽證後如何轉為永久居留的途徑,具體政策將在適當時於該部門網頁公佈。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7 September 2021 10:23a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00pm
By Winmas Yu,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