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共存】病理學家:新州解封不是安全 謹慎防疫也會中招

就墨爾本港人完成兩劑疫苗注射仍確診,新州衛生廳病理學家李超浩副教授表示,如果以為打疫苗後可以保障不會感染新冠病毒,是錯誤的想法,他並指出,新州解封並不是安全,即使達到90%注射率的目標出現群體免疫情況,可能只會維持3個月,之後確診個案會急升。

Staff fire confetti at the reopening of the Sea Life Aquarium at Darling Harbour in Sydney, Thursday, October 14, 2021. Having surpassed the 70 per cent double-dose vaccination milestone early.

Source: AAP/Dan Himbrechts

兼任新州衛生認可新冠病毒資訊專家的李超浩副教授,接受SBS中文訪問時,強調疫苗是預防重症以及死亡。

他表示,以輝瑞疫苗為例,對於新冠原病毒,預防重症率是100%,預防死亡達到92%。

而對於目前在澳洲蔓延到Delta變種病毒,輝瑞疫苗預防重症機率降至88%,防死亡機率仍然有92%,預防感染病毒方面,機率是39%。

對於SBS中文報道有墨爾本香港人完成疫苗注射,感染新冠病毒入院,李超浩說:「如果沒有打針,可能嚴重得要送入深切治療,甚至會死亡。」

另外,他指出,有時感染是在除下與戴上之間發生,例如除口罩與戴口罩之間,所以即使做足個人防疫措施,也會受到感染。

解封後不是安全

李教授指出,目前新州解封,其實不是安全,即使打齊兩針疫苗,也會感染病毒,但強調是可以預防重症以及死亡。

目前澳洲捨棄「清零」防疫政策,轉向「與新冠病毒共存」,李超浩認為,新州現在解封,其實是回復6月中之前,民眾應該仍要注意個人防疫措施,經常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他形容解封「不是免費自由」,未打疫苗的人會更危險。

對於新州解封後仍禁止教堂內唱歌,李超浩解釋,目前的Delta變種病毒,比原病毒更厲害,3日內可以入侵上呼吸道細胞。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人如果唱歌,噴出的病毒會多1,000倍。他認為其他唱歌活動也宜暫停。

「所以參加歌詠團之類的活動,就很容易中招,新州現在仍然不准卡拉OK。」

李超浩表示,面對目前傳播力強的Delta變種病毒,有估計注射率達到95%,有機會出現群體免疫,但有美國專家估計,群體免疫減低風險的情況,只會維持3個月。

他指出,以新州為例,政府預計12月達到90%注射率的目標,屆時會完全解封,但過了3個月,新增個案有可能大幅增加,對未打疫苗的人,尤其危險。
對於疫情前景,李超浩表示很難預測,變種病毒可以變強,也有可能變弱。
「病毒表面的冠狀尖刺蛋白,可以比喻成鑰匙,可以開門令病毒進入人體細胞攻擊。但病毒也有機會變種成不像鑰匙,未能進入細胞攻擊。」

感染兒童症狀輕微傳播病毒量低

李超浩解釋,由於年紀越大,細胞的門越多,類似鑰匙的病毒越容易進入攻擊,兒童的「ACE2接收器」比成人少,所以感染病毒後,症狀會較輕微,目前未有兒童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個案。

「兒童感染後,病毒量較少,傳染其他人風險也相對較低…小朋友感染,很多時是被大人傳染。」

李超浩指出,根據新加坡與英國這些已經解封國家的數據,學生恢復返回學校面對面上課,感染新冠學生症狀輕微,學生傳染給教師的機會低。

他認為,所以教師一定要打疫苗,減低學生受感染機率。
另外李超浩重申,打疫苗是預防重症以及死亡。他以英國的數據說明。英國最近新增2萬多宗的單日確診數字,死亡人數大約150至200人,其中98.8%是未打齊疫苗,打足兩劑疫苗的死亡個案,都是90歲以上同時本身有健康問題。

與病毒共存

由於目前澳洲實行與新冠病毒共存預防政策,李超浩指出,就會如流感的情況一樣,會有人患流感,也繼續有死亡個案。

不過他提到當中有變數,醫治新冠病毒藥物已經出現,相信不久將來會有口服治療藥物。

李超浩再次提醒要注意個人防疫措施,並認為澳洲的環境,即使在商場內,也可以保持到1.5米的社交距離。
「戴口罩會成為永遠習慣,見面親吻、握手的取消,可能會是永恆的。」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5 October 2021 9:45pm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