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比三家】曾留學雪梨港人選擇移加:「澳洲避風港政策成本太高!」

英國、加拿大、澳洲近年分別為香港人提供「避風港」、「救生艇」等優待移民政策,其中澳洲更容許港人以「極低門檻」申請永久居留。然而本身作為移民國家,不同的優待政策也在吸引香港人才、資金方面產生了「競爭」。

阿謙於2014年在雪梨大學畢業後回流香港。

阿謙於2014年在雪梨大學畢業後回流香港。 Source: Supplied

90後青年阿謙曾留學澳洲、在雪梨大學進修,主修國際關係,並在四年內完成預科及本科課程。他畢業後回流香港數年,其後決定離開香港,但沒有選擇熟悉的澳洲,而是去了陌生的加拿大。

阿謙向SBS中文表示,其實「考慮過很多很多次」以澳洲為目的地。聯邦政府在去年10月公佈「避風港」政策前,他已在9月申請了加拿大的工作簽證,但他仍仔細研究了澳洲的政策。

不過,他認為該政策側重於留學生及有本地工作經驗的申請者。「我就算再做留學生或申請僱主擔保,機會成本仍然甚高。」

澳洲在兩項技術移民簽證下設立新的分類渠道「Hong Kong stream」。申請人必須已持有臨時技術移民工作簽證(類別457)、臨時技術短缺簽證(類別482)或臨時畢業生簽證(類別485)。

而加拿大的分為Stream A讀書移民和Stream B工作移民。其中工作移民要求申請人,過去5年在加拿大或海外完成專上教育課程,並在加拿大工作一年。
從事過傳媒和教育行業的阿謙,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後萌生移居他國的念頭。但當時各國未有制定優待港人的簽證政策,他預料要靠自身技術移民,於是在港半工讀英國的房地產碩士,獲取專業資格。

他去年作為物業估價師申請了加拿大的開放式工作,在網上找到當地的工作後,今年才買機票出發。按照Stream B簽證要求,他預計最快明年4月就可以申請永居。

但如果選擇來澳洲,他必須在城市居住至少4年或偏遠地區3年才可申請永居。「(優待港人簽證方面)澳洲難好多。」

他透露,在加拿大也認識了一些香港人,同樣曾經在澳洲讀書和工作,因為加國政策更好而決定跨越半個地球北上。
阿謙觀戰加拿大冰球聯賽亞省打吡,融入當地生活。
阿謙觀戰加拿大冰球聯賽亞省打吡,融入當地生活。 Source: Supplied
前香港政治組織法政匯思召集人、澳籍香港律師任建峰(Kevin Yam)早前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表示,認識不少高收入的香港專業人士,因澳洲生活空間大、氣候宜人而有意移居,但因申請相對比英國、加拿大困難而放棄。

他認為澳洲在吸納香港人才與資金方面較為「蝕底」,形成雙輸局面。

記者向內政部詢問,制定「避風港」政策之前是否參考過更早公佈的英、加,以及澳洲政策是否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

但發言人僅回應:「澳洲仍是香港公民居住、工作和學習的受歡迎目的地。」他強調,申請符合資格的相關簽證,是移民的自由選擇。

發言人也沒有回答,工黨政府未來會否對優待港人簽證進行修改或放寬條件。
其實這不是阿謙第一次與澳洲失之交臂。他2014年畢業前已向移民中介查詢,無奈當年條件未能符合畢業生工作簽證,留澳只能尋求僱主擔保或繼續進修。

當時恰逢香港醞釀「佔中」,盼投身傳媒工作報道重大事件的阿謙決定回港。然而2019年後香港的環境氣氛「讓我充滿壓力及恐懼」,最終還是要離開。

他原有意赴英,期間鼓勵家人一同申請BNO護照,自己也籌備申請該國工作假期簽證。

不過考慮到英國的BNO措施沒有限期,而且與澳洲一樣需時較久,相較下加拿大的「救生艇」政策設有限期且較容易,他最終改變計劃。
如今,阿謙已在加國亞省愛民頓(Edmonton)安家和工作,並積極參與當地的港人團體活動和義工服務。

談到新生活,他表示加拿大的生活方式與澳洲較為相近,適應上沒有難度,甚至歧視更少。「華人的社會地位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較為平等,有機會擔任公司主管甚至高層。」

樓價方面,他指加拿大亦較澳洲容易負擔,即使單身仍有能力靠自己入息置業。
阿謙今年4月前往加拿大中途,時隔八載重遊雪梨。
阿謙今年4月前往加拿大中途,時隔八載重遊雪梨。 Source: Supplied
不過,阿謙仍很喜歡澳洲,「她實在有不少讓人迷戀的地方」。他赴加前特意來澳轉機逗留一個星期,在雪梨和墨爾本旅遊並再會久別的朋友。

時隔八載故地重遊,他笑言日後厭倦北國嚴寒之時,會再南下澳洲享受溫暖陽光。

對於近期的計劃,他打算一年後申請永居,考取英國及加拿大物業估價師的專業資格。天生熱愛周遊列國的他已將瑞典列為下一個目的地,「探索生命中更多的可行性」。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3 August 2022 4:46pm
By Koma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