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洲】疫情過後移民制度何去何從?

社會上有聲音指澳洲在新冠病毒疫情過後應減收移民。究竟移民計劃會否在短期內再現重大改革?

migrants

Source: AAP

正當澳洲正步向「後新冠」時期的「新常態」,社會上正就澳洲未來的移民政策進行辯論。

由於政府因應新冠病毒而實施「封關令」,導致淨移民人數急跌了 85%。有移民專家認為,澳洲的人口結構正面對自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轉折點。
聯邦工黨參議員簡納莉(Kristina Keneally)早前提出,當封關令解除後,應減少收納移民的人數。

而他們各自對本地經濟又有可貢獻?

首先,看看兩者的數字。

近年,澳洲移民計劃已轉變成一個較為倚賴臨時簽證持有人的制度,相反永久居留簽證的簽發率則正不斷下降。

截至本年四月,澳洲境內有 210 萬臨時簽證持有人,當中包括國際留學生、短期簽證勞工、工作假期簽證持有人;相反,永久簽證持有人則有 178 萬人。
Commuters are seen at Town Hall train station in Sydney, Friday, August 23, 2019. A train breakdown at Town Hall station is causing delays on the network. (AAP Image/Peter Rae) NO ARCHIVING
File photo Source: AAP
去年,聯邦政府因應各大城市擠擁問題兌現承諾,將每年接收永久移民的數量削減三萬人至 16 萬人。

新制定的上限與 2018-19 年度批出永久性居留簽證的確實數字吻合。上述年度永久居留簽證批出數量為 160,323 個,低於 2012-2014 年期間的每年 19 萬個。

但與此同時,無上限臨時移民人數則由 2011 年的 160 萬上升至 2019 年 12 月的 240 萬。

正當批出的永久居留簽證數量下降,有意永久移民澳洲的人士則正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得知結果。

而聯邦政府亦於去年 11 月推出兩個,鼓勵更多新移民前往鄉郊或偏遠地區定居;簽證持有人需要在當地居住至少兩年,才能申請成為永久居民。

對本地工人的影響

澳洲是經合組織一眾國家中移民勞動力人口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澳洲全國總工會在疫情爆發前就已警告指,本地有一個由「被剝削的臨時簽證持有人」所組成的低下階層勞工。

工會過往亦曾多次指責本地僱主,利用海外勞工作為廉價勞動力,並因而拒絕僱用本地工人。
Customers receive manicures at a nail salon in Townsville, Friday, Nov. 10, 2017. (AAP Image/Dave Hunt) NO ARCHIVING
Source: AAP
但聯邦政府則堅持,當局已加強勞動力市場測試制度,確保澳洲本地人將獲僱主優先聘用。

舉例,政府已廢除臨時技術移民計劃簽證類別 457,並以一個「更具針對性的計劃」取代。

而全國總工會則正推動將政策聚焦在永久性移民計劃。

對於臨時簽證持有人有何影響?

臨時簽證持有人所擁有的權利較永久簽證持有人為少,情況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期間顯得更為明顯。

永久性居民及新西蘭公民擁有無條件工作權利及政府福利金,包括尋工津貼及全新「保職位」津貼。

相反,臨時居留簽證持有人則不享上述福利。其中,目前有不少臨時居民正因疫情而失業並經歷財政困難。
There's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Australia's migration program.
There's debate about the future of Australia's migration program. Source: AAP
總理莫理遜曾表示,臨時移民若未能承擔生活開支,應考慮返回原居地。

但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則容許已在本地居住超過 12 個月的人士,提早領取部份退休公積金儲蓄。

對經濟的打擊

格拉頓研究所經濟學家戴利(John Daley)向表示,移民的貢獻佔澳洲本地每年整體經濟增長約 1%。

數字包括每年為本地經濟注入 390 億元的 57 萬名國際留學生。

前移民局副秘書長里茲維(Abul Rizvi)表示,移民減少將較公共衞生危機,更能阻礙本地經濟復甦的動力。

他說:「若淨移民人數減少,澳洲擺脫衰退或經濟蕭條將是更為困難。」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在室內場所,必須保持每人至少有4平方米的空間。

如懷疑感染新冠病毒,請致電家庭醫生求助,切勿直接前往醫院或診所。如有需要,請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

如遇呼吸困難或緊急醫療事故,請立即致電 000。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8 May 2020 4:14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20pm
By Tom Stayner,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