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兩周年】香港被改造?任建峰:唔走怕走唔到

6月30日是《港區國安法》實施兩周年,澳籍港人任建峰過去兩年在香港一直自我噤聲。直到今年,他重返澳洲,得以重新發聲。

Activist and lawyer Kevin Yam.

Activist and lawyer Kevin Yam. Source: SBS/ Tania Lee

在回到澳洲墨爾本前,香港前政治組織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Kevin Yam)在過去兩年一直保持沉默。

任建峰在墨爾本大學法律系畢業,回港執業近二十年,曾參與多場導致好友受牢獄之災的民主運動。

北京對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反對聲音受到明顯打壓,任何被懷疑試圖影響中國主權或安全的行為都遭禁止,受審後更可被判處最高的無期徒刑。

這一項被受爭議,引起部份港人反對的規例在香港回歸 23 周年前 1 小時生效。

近兩年後,任建峰作出「非常艱難」的決定,決定回到澳洲。在澳洲,他終於再次能夠行言論自由權利。

他返回澳洲後,首場出席的公開場合是墨爾本的64集會,其後612「如水集會」亦見他的蹤影。

這位澳藉香港律師向 SBS 中文表示,他離開香港的主要原因是兩年前通過的《港區國安法》。他坦言,立法界線模糊,使大家活在恐懼之中,不准保釋的條例,直接導致寒蟬效應,使港人不得不訴諸沉默或遷移到其他地方。

中國立法機關在未經廣泛協商或在通過前未公開內容的情況下通過的立法,將分裂、顛覆、恐怖主義和與外國組織勾結的行為定為非法。

它還授權當局對涉嫌違反規定的人員進行監視、拘留和搜查,並要求出版商、網頁寄存服務和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禁止、刪除或限制被認為違反規定的內容。

損害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任建峰直指國安法香港在金融中心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指向來不少商界投資者投訴香港人工貴,租金貴,但因為言論、資訊自由及可作為中西方溝通的橋樑的重要因素,才克服推因在港投資。

國家安全法逐漸剝奪了不少自由,他反問: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金融和商業公司還要繼續在香港經營?
自該法頒布以來,許多民主派成員紛紛被起訴,他們不是被控入獄,就是移民海外,其中包括前來澳洲尋求庇護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Ted Hui),以及任建峰的眾多私人朋友。

任建峰對國安法並沒信心,他指儘管在這一、兩年間國安局可能已拘捕過去違反國安條例的民眾。但不能保證在接下來幾年,當局不會因為維持國安機制繼續運作,轉而隨機針對「小人物」如他。到時,可能「已經太遲」,屆時想離開也走不了。

身邊好友的經歷讓他明白危險或未在「一時三刻」出現,但仍是逐步逼近。
Journalist and academic Louisa Lim.
Journalist and academic Louisa Lim. Source: Supplied; Laura Du Vé
在香港長大的澳藉記者和學者 Louisa Lim 認為現在在香港發生的事情不是像 1989 年在北京那樣,坦克在街上滾來滾去。而是一種「慢動作鎮壓」,但其結果相似,大大削弱了自由和公民自由。

她認為現任政府可仿效前前總理霍克(Bob Hawke)一樣,在天安門事件之後,允許中國學生留在澳洲。

「慢動作壓制」重塑香港

Louisa Lim認為「國安法」基本上重塑香港,尤其是它的機構,例如新聞媒體以及民間社會組織和工會。

她指國安法在港人中引起了廣泛的恐懼。因為界線不清楚,無人知道甚麼是安全的,什麼不是。

她認為法律中的這種模棱兩可是故意的。它有一種寒蟬效應,而這種寒蟬效應確實抑制了政治討論。

她亦提出值得注意的是,國安法不具區域性,全球均適用。因此,理論上,它甚至會影響我們在澳洲課堂上談論香港的方式。這對全世界的學術自由構成了威脅。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Xinhua News Agency,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right, and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elect John Lee pose for photo before their meeting in Beijing, on May 30, 2022.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right, and 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elect John Lee. Source: Xinhua

以香港出發 講述香港的故事

林女士在香港從事了十多年的新聞行業,她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香港的書,從香港的角度講述香港故事。

這本書名為《不可磨滅的城市:香港的剝奪與反抗》,講述了香港的一些關鍵時刻,如 1842 年英國接管、1997 年「移交」中國的談判,以及香港在北京試圖加強控制的可見未來。

她指,香港的故事一直是由包括英國和中國在內的歷代主權國家講述的,這本書旨在挖掘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並破擊一些「不真實的謬論」。

「我試圖用這本書,讓香港的面孔和香港的聲音講述香港自己的歷史,並以一種以香港聲音為中心的方式表達。」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30 June 2022 6:04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2:56pm
By Winmas Yu, Tania Lee
Presented by Tracy Lo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