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Omicron 較原始新冠傳播力更強的原因!

新研究發現新冠 Omicron 變種病毒的特性,可能是有助解釋其較高傳染性的部份原因。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of the coronavirus omicron variant (Getty).

A computer generated image of the coronavirus omicron variant (Getty). Source: Getty Images

新研究結果顯示,Omicron 新冠變種病毒毒株較原始病毒,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都能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

研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進行,發現 Omicron 變異病毒毒株在光滑及凹凸不平物件表面的「穩定性」都高於原始病毒株。

其中,變種病毒毒株在光滑表面上七天內仍具有一定的傳染力。

研究人員比較了 Omicron 變異病毒株及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在不同物料表面上的穩定程度,分別是不鏽鋼、聚丙烯(一種常用於製造塑膠的物料)、玻璃、紙巾及打印紙。
研究結果發現,Omicron 毒株在不鏽鋼、聚丙烯及玻璃表面存放後七天,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傳染性;相反,原始病毒在這些物料上存放後第四天已失去傳播能力,除了三個玻璃樣本之中的其中一個。

至於在紙巾及打印紙表面,Omicron 變異毒株在存放後 30 分鐘,同樣具有輕微的傳染力;但原始病毒在 5-15 分鐘後,就已喪失傳播能力。

有關研究結果刊登在科學網站 

研究的通訊作者之一、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及公共衞生實驗室科學分部主任潘烈文(Leo Lit Man Poon)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希望透過今次研究得出 Omicron 變種病毒較原始病毒傳播得更快的原因,並提出應對這款毒株的可行方法。

他說:「我們的主要訊息是,手部衞生及消毒程序仍然是非常重要。」

「這項研究結果再次提醒我們,經常徹底洗手、利用 1:99 稀釋漂白水清潔家居,尤其是有確診者的家庭,能有效減低被污染物感染的風險。」

他又指,今次研究的結果亦可能對病毒的氣溶膠傳播構成影響,但科學家仍需進行更多研究。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氣溶膠科學家表示,新公佈的研究數據顯示 Omicron 更為「穩定」,氣溶膠方面亦可能亦然,有機會加大病毒的傳播能力。

她續指:「Omicron 環境穩定性更高,可能助長其更大的傳播性,以及更大的免疫逃避能力。」

近期,正值澳洲出現 Omicron 亞變種病毒毒株 BA.2 的感染個案,觸發衞生當局憂慮這種似乎傳播力較 Omicron BA.1 毒株更高的亞變種毒株,會否令本地感染個案再次飆升。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4 March 2022 12:06pm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