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願與中國重啟對話 但若有前設條件便「再等等吧」

澳洲總理莫理遜(Scott Morrison)表示,重啟對話只有在「沒有前設條件」的情況下,他才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他又警告,北京對全球的看法,與澳洲利益「愈來愈不一致」。

Morrison Xi Jinping

The Prime Minister of Australia Scott Morrison and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Xi Jinping Source: AAP Image/Bianca De Marchi/Mick Tsikas

要點:

  • 莫理遜表示,願意在沒有前設條件下與中國官員會面。
  • 他認為北京的看法與澳洲利益愈來愈不一致。
  • 莫理遜相信拜登會支持澳洲處理對華關係的手法。

《澳大利亞人報》今日(1月25日),經過連月來中國對澳洲各種產品實施進口限制後,莫理遜說,對於與中國官員會面合作解決兩國關係的問題上,他持有開放的態度,但不能有對話的前設條件。

中國大使館去年公佈澳洲對華關係的「14罪狀」,包括傳媒負面報道中國、有關對外國投資者的決定、外國干預法例的改革、執政黨議員批評中國共產黨等。
莫理遜表示:「我們一直對會面持開放態度。我們對任何時候會面都開放⋯⋯那是一次沒有條件的會面。」

「我知道那14點(罪狀)是甚麼,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他們是(中方願意會面的)條件,那麼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會見面。不過,我們樂於見面,處理和討論那些問題。」

他又說,澳中關係正「緩慢改變」,但否認兩國關係惡化是因為其政府的任何單一決定,「這已經發生了多年。我認為說它突然轉變是錯的。我們看到這些轉變已經有好幾年了。(澳中)關係顯然變了,但不是因為一件事,而是持續發生。」

「我認為有的轉變是,澳洲的主權位置與中國的看法變得愈來愈不一致。」

工黨一直批評,莫理遜政府帶頭推動國際對新冠病毒源頭的調查,而不是等待國際有這方面的共識。世衛的調查後來獲得超過120個國家支持,而且中國最終也同意。然而,北京對澳洲一開始便推動調查感到不滿。
在前總理譚保(Malcolm Turnbull)和現任的莫理遜執政期間,北京一直冷待澳洲。最初是因為譚保政府禁止中國電訊器材生產商華為參建澳洲5G網絡和推出《反外國干預法》。中方連月來拒絕接聽澳洲內閣部長的電話和會面。

莫理遜稱,他有信心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支持澳洲處理對華關係的手法,正如其前任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支持澳洲推動新冠源頭調查一樣。

此外,《澳大利亞人報》刊登了澳洲外長派恩(Marise Payne)的文章。派恩在文中向拜登政府表示,美國是澳洲「必不可少的伙伴」,不單維護而且改善了區內安全,各國在「有任何國家訴於原始力量而非規則」時,將團結一致。

派恩又說,美國仍然至關重要,「因為其價值觀和理想主義的歷史,還有其實際的優勢。美國是創新者、經濟強國、外國領袖和澳洲盟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25 January 2021 11:49am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