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人ICU護士憶述疫情艱辛:同事臨陣「跳船」 促正視人手短缺

新冠病毒疫情令醫護人員工作百上加斤。在深切治療部任職護士的港人「阿禧」憶述對抗新冠時的艱辛經驗,每日面對死亡和染病風險,工作和精神壓力龐大,不少護士更成「逃兵」, 令情況雪上加霜。他表示,現時醫護人手短缺仍然嚴峻,希望藉著5月12日是國際護士日,要求政府關注護士工作、改善福利,以留住人手。

Victoria ICU nurse

阿禧在疫情期間獲托兒院小朋友送贈畫作打氣。 Source: Supplied

在維州公立醫院工作的港人「阿禧」原本是心臟科註冊護士,在2020年1月轉任深切治療部, 剛剛碰上3月新冠病毒疫情爆發, 在整個疫情期間都守在最前線。 他回想當初病毒來勢洶洶,有同事在爆發前經已選擇離職,令原本經已短缺的人手更添壓力。

他說:「因為新冠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大家不知道要面對的是甚麼,亦不懂要怎樣應對,同時間又驚『中招』,壓力非常之大。」

面對新冠未知恐懼 同袍臨陣成「逃兵」

對於同事紛紛離職,阿禧表示每人都有自己顧慮,護士亦有自己的家庭和各方考慮, 畢竟大家要面對當時「未知的恐懼」, 精神和新體上的壓力難免大增, 有部份護士選擇離開是在所難免。

他指,當時在深切治療部工作非常艱辛,疫情剛開始時醫院要求以1比1護士人手比例照顧病人。但隨著護士不斷離職, 加上疫情越趨嚴峻,病房無辦法維持1對1人手,令留下來工作的護士工作量大增。

他說:「選擇離職的護士非常理性, 他們衡量過,轉任接種疫苗或病毒檢測工作, 與在病房工作時染病的風險相同,那為甚麼留在病房這般辛苦地工作?」

每日與家屬談及死亡 精神壓力巨大

阿禧表示, 由於當時未有疫苗,4個病人當中就有1人因感染新冠而死亡。 除照顧病人外,護士還需要與家屬交代病情, 每日承受著沉重的精神壓力。他表示,新冠病毒沒有治療藥物,病人進入深切治療部一兩天,基本上對於他們能否好轉,護士們已經心中有數。
「心很累… 每日踏進病房都可能有人死亡,分別只在於病人是死在我的『手』上,或是下一個當值護士的『手』上。」
阿禧表示,他每日都重覆着與家屬的心酸對話,「I am sorry」及「請安息」 已說過無數次, 那種難受的感覺難以用筆墨形容。

分身不暇仍要照顧新手護士

由於人手短缺,醫院不斷招聘新員工,包括完全沒有照顧重症病人經驗的新手護士。而阿禧作為高級護士, 雖然已自顧不暇,仍然要「湊住」兩個新手。 他說,他必須要確保新人有信心照顧病危病人,還要確保他們工作沒有疏漏 , 工作壓力龐大。
Covid-19 patients in the ER, modified as a coronavirus patient ward in John XXIII hospital in Bergamo, Italy.
Source: Sergio Ramazzotti/Parallelozero
對於同袍陸續離開, 不斷增加的工作和精神壓力,加上醫院對護士支援不足,阿禧卻表示未有想過離開前線。
「這份工作其實有很大回報,看到病人在自己的照料下逐漸康復,會感到非常安慰和感恩。」
阿禧又表示,只要還是護士,他覺得到那裏工作的風險亦一樣。他又慨嘆當時不少人面臨失業,若然轉行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加上他正在修讀相關畢業文憑,所以決定留守崗位,與留下來的人並肩作戰, 於危難時作出貢獻。

為防父母染病自行搬出 靠與人傾訴減壓

然而留守醫護最前線的阿禧,當時亦害怕若不幸染病,會把病毒傳染給父母, 所以決定搬出自住。

「 每次見父母前我都會先做病毒檢測,以防萬一。」

既要承受工作壓力,包括身體和精神上的疲勞,又要獨居遠離家人, 究竟阿禧如何在逆境之中繼續走下去?
Victoria ICU nurse
阿禧表示護士工作壓力極大,他會透過與人傾訴和做運動減壓。 Source: Supplied
他答說:「 就算跟上司反映,他們亦未能解決問題,所以能夠與人傾訴舒壓,並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是至關重要。」又表示, 他有教會的弟兄姊妹支持,而恆常運動亦有助他減輕壓力。

阿禧表示,若病人的情況轉壞, 亦要懂得調節自己的心理去面對, 才可避免過份自責。

面對生命無常 嘆人生唏噓要活在當下

在深切治療部工作多年,阿禧對生死和人生亦有深刻體會。他表示, 有病人未有盡責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入院後多次徘徊生死邊緣,當眾人都認為他沒有轉機時, 病人卻好轉出院,雖然日後留有後遺症;有已全面接種疫苗的病人, 雖已盡力保護自己,最終卻失去生命。

阿禧對生命無常, 人根本無法掌控自己命運大感唏噓,認為最重要的是珍惜現在一刻。
「要活在當下,盡力做好每一刻,不要讓人生存有後悔。」
阿禧表示, 對於工作並然,他會盡力照顧每一個病人,讓他們得到最好的醫療,但結果是好是壞,亦要學會不要自責,才可繼續走下去。

人手嚴重短缺 護士連續工作兩更

雖然現時疫情高峰已過, 但醫護人手不足問題仍然嚴重。阿禧表示,雖然因新冠病毒入院的病人減少,但深切治療部仍需處理大量病人, 包括疫情令醫療被耽誤並罹患重症的病人, 以及因放寬限制而在派對中吸毒酗酒而病危的人。
「 人手短缺一直沒有改善,醫院經常要求護士連續工作兩更,即最少超過12小時工作。」
阿禧形容護士並不是「特別好做」,亦不是「差」的工作,「 好辣有唔辣」,但可以說是相對穩定,如果喜歡與人接觸,這就將是一項非常有成就感的工作,惟仍然有它難以忍受的地方。

「 遇到很麻煩的病人時,會不斷問自己,為甚麼我要做這樣的工作,為什麼我要照顧這樣的人。」

工資與壓力不成正比 要求政府改善護士工作

然而,阿禧認為護士工作壓大龐大,工資福利與工作量不成正比, 而這亦是人手流失的原因。
IICU nurses rally outside Westmead Hospital in Sydney, Wednesday, January 19, 2022.
ICU nurses rally outside Westmead Hospital in Sydney on 19 January, 2022. Source: AAP
「 以我現時的工作而言,我要承受的壓力超越了我能夠得到的成就感。」他坦言有轉行念頭,但由於暫時未找到另外的興趣,以及比現時更穩定的工作, 故仍然任職。

他表示, 工護士作缺乏吸引力是導致人手流失主因,他希望藉著國際護士日,要求政府正視護士人手短缺和工資福利問題。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2 May 2022 8:44am
By Yuki Yu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