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召開緊急會議】猴痘病會否成另一大流行病?

隨著歐洲、北美和澳洲的猴痘病例數目增加,世衛於星期五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病毒的擴散情況。猴痘病毒是一種在西非和中非比較常見的病毒感染,歐洲早前亦有超過 100 宗確診或疑似病例。

隨著歐洲、北美和澳洲的猴痘病例數目增加,世衛於星期五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病毒的擴散情況。

隨著歐洲、北美和澳洲的猴痘病例數目增加,世衛於星期五召開緊急會議,商討病毒的擴散情況。 Source: (Photo by Pavlo Gonchar / SOPA Images/Sipa USA)

德國指今次是歐洲有史以來爆發最大規模的猴痘病感染,至少有九個國家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國都發生感染病例。另外,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亦出現感染個案。

西班牙於當地時間星期五(20/5)報告發生 24宗新感染病例,主要發生在馬德里,當地政府關閉了一間桑拿浴室,相信是與大多數感染個案有關。

以色列一間醫院亦正治療一名從西歐抵達當地的 30 多歲男子,他所擁有的症狀與猴痘病相同。

該病最初是在猴子身上發現,通常是透過密切接觸傳播,亦很少在非洲以外傳播,因此這一次爆發亦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

不過,鑑於該病毒不像新冠病毒那樣容易傳播,所以科學家們預計疫情應該不會演變成像新冠的大流行疫情。

猴痘通常是一種輕微的病毒性疾病,其特徵是發燒以及出現特殊的凹凸皮疹。

德國軍方部隊的醫療部表示,於星期五在當地發現了首宗病例, 又指『這是歐洲有史以來爆發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猴痘病疫。』

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傳染性危害戰略和技術諮詢小組 (STAG-IH)會討論該病毒的問題,而該小組主要是對一些可能構成全球健康威脅的感染風險提供建議。

但該小組是不會負責決定是否應將疫情宣布為是屬於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世衛組織的最高警報形式,目前是適用於新冠大流行疫情。

一位美國政府高層官員說:『目前對公眾造成的風險似乎很低。』

來自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林德茨(Fabian Leendertz)將今次疫情形容為是一種流行病。

他說:『但是,這種流行病持續很長時間的可能性是很小。而通過追踪接觸者和將之隔離亦可以很好地控制病例,如果需要,也可以使用藥物和有效的疫苗。』

不過,世衛的歐洲負責人表示,他擔心隨著大家在夏季的數個月裡聚集在一起參加派對和節日,該地區的感染可能會快速增加。

現時沒有專門針對猴痘病的疫苗,但據世衛稱,用於根除天花的疫苗對猴痘病的有效率高達百分之 85。

英國當局表示,他們已經向一些醫護人員和其他可能接觸過猴痘病毒的人提供天花疫苗。

自 1970 年以來,已有 11 個非洲國家報告出現猴痘病例。自 2017 年以來,尼日利亞持續爆發大規模疫情。據世衛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已有 46 宗疑似病例,其中 15 宗已被確認。

歐洲首宗病例是在 5 月 7 日,感染者是一名從尼日利亞返回英國的人士。

據牛津大學一名追踪病例的學者稱,之後在非洲以外地區經已確認了 100 多宗病例。大部分病例與前往非洲大陸旅行無關。因此,雖然衛生當局表示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社區傳播,但引發今次爆發的原因仍未清楚。

世衛表示,這些早期病例之所以不尋常有以下三個原因:除一宗病例外,所有病例均沒有前往猴痘流行地區的相關旅行史;大多數是通過性健康服務和在男同性戀者中進行的性行為而發現的,而在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病例的廣泛地理分佈傳播,顯示疫情可能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

在英國,目前已確認 20 宗病例,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該國最近的病例主要發生在自稱是同性戀、雙性戀或男性與男性之間有性行為的男性中。

葡萄牙於星期五又發現了 9宗病例,令當地病例總數達到 23 宗。

意大利拉齊奧地區衛生專員達馬託(Alessio D'Amato)說,現時說這種疾病是否已經演變成以性傳播仍然為時尚早。至今為止,當地亦已發現三宗病例。

倫敦國王學院病毒學教授尼爾(Stuart Neil)說:『我認為,這其中存在是以性傳播的想法是有點牽強。』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

目前可在澳洲多個地方接受新冠病毒測試。如出現傷風或感冒症狀,應致電家庭醫生或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以安排進行測試

SBS 致力為澳洲多元社區提供最新的新冠疫情資訊。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1 May 2022 1:11pm
By Selina Ko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