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台灣人故事】專訪 Stanley Hsu: 在澳洲每個人都該擁有一格小夢,不論你想往裡頭放什麼

从代理“震动保险套”到赢得澳洲最佳创业奖,Stanley的故事彷佛一场场冒险的经历……

Taiwanese Story Stanley Hsu

Source: Supplied

第一次見到Stanley,是在墨爾本台灣商會的一次座談會上。那場座談會上Stanley從布里斯本特地前來墨爾本分享他的故事與經歷,當時我坐在台下,聽著彷彿一場場冒險的經歷,就決定要找時間跟他好好做一次專訪。

很快的時間過去一個月,Stanley通知我會來墨爾本出差兩天的時間。短暫,但也足夠。

Stanley在1990年時,跟著父母還有妹妹一起第一次踏上澳洲布里斯本,當時一家都過來玩,明媚的陽光與新鮮的空氣,加上悠閒的生活步調,都讓他父母愛上澳洲。

當時的Stanley才10歲,在台灣上學時,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他不愛呆版的教育制度,他喜歡看書,好動且活潑。他的母親也察覺到台灣的教育環境不適合他,毅然決然的帶著四個皮箱,一家四口就移民澳洲布里斯本,開始他的澳洲生活。

“那時候布里斯本沒什麼華人,更別說台灣人了,過節要吃粽子還只能吃越南的甜粽子,更別說第一次在超商看到台灣的維力炸醬麵,那是有多感動啊….”

Stanley跟我講著當時他眼中的澳洲,那是跟現在多麼不一樣的風景。

時間飛快,他從雪梨大學順利畢業,原本想當牙醫的他,在一個郊區的小醫院服務,只花了兩年的時間,順利爬上主任的位置。

“通常要爬到主任級的位置需要五年的時間,但我只花了兩年。我覺得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可以一週工作七天,澳洲人通常無法忍受這樣工作….”
Taiwanese Story Stanley Hsu
Source: Supplied
有一天,Stanley的一位朋友找上門,提供一個難得的產品獨家代理權。

“震動保險套。”

是的,一個震動保險套,當時23歲的Stanley為了這個獨特的”衛生用品”,帶著小提箱在澳洲各城市奔波,洽談生意,努力了九個月,終於讓他跟大公司接洽到。

“那家大公司有多厲害呢? 就很像電影裡會看到的場景,西裝筆挺的老闆就坐在那邊,冷冷的一句我給你十分鐘,一談完就走上屋頂搭直升機走了…”

在這之後,Stanley走回醫生的路,開了一間小診所,一開始業績不是很好,甚至還要到醫院去做Part time來維持開銷。後來診所上了軌道後,Stanley懷念起以前提著皮箱東奔西跑的日子。

“那時候我心裡想著找生意來投資,還因為這樣跑去很多地方學習,在那當中,我看到澳洲的一個產業問題,那就是零售業。”

在Stanley看來,澳洲零售業的問題在於經營者要冒的風險太多,成本業太昂貴,不僅門檻高讓想做小生意的人無法做起,也讓大賣場被少數品牌佔據。

“其實這也跟西方政府的成熟度有關,澳洲的法治至上觀念,一切都有法律依據,但規範那麼多,反而會限制小生意發展。”

澳洲在店面店鋪的使用規定太嚴格,很容易就將小生意從場地上就先趕盡殺絕,零售業的多樣性就這樣被大商場關在門外,沒有任何機會。

“也因為這樣,大公司在帶進新商品時,這個過程非常慢,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上架,到那個時候,商品已經失去他的銷售時機。”在Stanley看來,澳洲零售業面臨沒落,也是因為大家發現”逛街”不再那麼有趣。
Taiwanese Story Stanley Hsu
Source: Supplied
那如果每個人能簡單上架自己想賣的商品呢?澳洲的”逛街”會不會變得更有趣呢?

這樣的想法讓Stanley催生出My Cube Shop的理念,將澳洲零售的產業生態,直接縮小到一個小小的格子。

“當時我很好奇,這樣會不會更有效率以及發揮功能呢?”

抱著實驗的心情,Stanley在2010年於布里斯本開了第一家店,立刻贏到澳洲最佳創業獎以及澳洲小生意的冠軍。甚至連當時的澳洲總理都有來店裡看看,跟Stanley聊聊關於線上市場的事情。

後來My Cube Shop慢慢擴展市場,甚至進駐大商場裡頭,大商場裡頭開小商場的感覺,本來大商場是不允許的,但在Stanley長久的商談下,它們最終還是答應了。

今年2018年,Stanley也帶著他My Cube Shop參加澳洲的真人實境秀”Shark Tank”,也成功一路過五關,現在他在布里斯本、雪梨都有分店,這次來墨爾本的目的,就是尋找夥伴一起加入。

現在如果走回這些可愛的My Cube Shop,你可以看見五花八樣的商品,放這些產品的人,他可能是一個上班族,可能是一個學生,也可能只是個小女孩,但在這裡,大家可以滿足自己的一個小夢。
Taiwanese Story Stanley Hsu
Source: Supplied
Stanley在布里斯本那麼多年,他的心態還是保持著一個初衷,其實也是他身為醫師的天性,一個樂於幫助人的心態以及理念。

“我做過布里斯本台商會會長、青商會會長。但抱持的想法都是一種自我鼓勵,去做自己能做到的,去幫助到能幫助的人。”

對Stanley而言,創業是一門要看時間、看年紀的學問,年輕人可以有本錢去犯錯,去擁有不一樣的世界觀,但不可以忘記的是偶爾以幫助人為主要目的去做,你會更開心。

畢竟,做生意的本質就是去幫助到人,沒有幫助到人,別人又為何要掏錢呢?

作者:陈业鹏,SBS通讯员,曾在台湾从事新闻工作。

分享
Published 4 October 2018 2:00pm
Updated 15 November 2018 3:02pm
By Jimmy Che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