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茶到奶茶:雪梨唐人街的變與不變

從早茶到奶茶、從粵菜的清淡到火鍋的重口味……隨著人口的變化和城市的發展,加上最近兩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雪梨唐人街的「味道」發生了很多變化。

雪梨唐人街,不僅是美食的聚集地,還承載著許多澳洲華人的故事與記憶。這裡是很多人來到澳洲的第一站,也是很多人離開這個國家的最後一站。

在新冠疫情之中,很多有著數十年歷史的老字號大小中餐廳紛紛倒閉,令本地華人唏噓不已。但也有許多新興美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華埠各個角落,茶餐廳、火鍋、烤串、奶茶、麻辣燙……這裡的「味道」似乎變得更加多元了。


要點:

  • 由於人口變化、城市建設和新冠疫情影響,雪梨唐人街發生了許多變化;
  • 在這些變化中,唐人街和僅一街之隔的Darling Square對比鮮明;
  • 唐人街的新店老店通過各自的方式努力堅持與創新,適應這些變化。

如今在雪梨唐人街,隨處可見火鍋和麻辣燙的招牌,還有各式各樣、口味層出不窮的奶茶店。

這和二、三十年前的景象截然不同,已在雪梨生活六十年的華人林源(Douglas Lam)回憶道,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唐人街主要以廣東話群體為主。

他說:「更多來自中國北方的人、不講廣東話的人來到這裡後,氛圍發生了變化。有不同的食客來到這裡,所以唐人街正在進化。這很自然,也必然發生。」

變:從飲茶到火鍋

毋庸置疑,雪梨唐人街的「口味」變得更辣了。

來自重慶的段勇在這裡開了一間火鍋店,三年多以來,他們用澳洲本地食材專門炒製的重慶牛油火鍋底料,為他們吸引到了許多「鐵粉」。

他笑著說:「我們這家店有好多重慶的鐵粉,有個人每個星期都要來吃一次。」這些愛吃火鍋的「鐵粉」,大多是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和留學生。

最近十幾年,來自中國的移民不斷湧入澳洲。資料顯示,在過去20年中,澳洲說普通話的人數。他們在這裡也延續著自己的飲食習慣,並給澳洲帶來了屬於他們家鄉的味道。
據段老闆說,雪梨唐人街及週邊區域的火鍋店至少有二十多間。除此之外,還有數不清的麵館、麻辣燙和奶茶店,曾經以粵菜館為主的唐人街,味道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和豐富。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粵菜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雖然近兩年有幾間老店關門,但在週末的唐人街,各間酒樓排隊飲茶的市民依然絡繹不絕,其中不乏非華裔背景的食客。

遷:從唐人街到Darling Square

來自香港的Billy Wong從小跟著父母來到澳洲,他們家在來到雪梨的第二個星期就開辦了金唐海鮮酒樓,從此開啟了一段延續三十多年的故事。

去年9月,這間位於唐人街的老字號,但繼續在鄰近的位置經營XOPP和金唐匯。Billy指,雖然他們已經離開原來的地址,但他們依然保持著原來的味道。

他說:「我們已經離開原來唐人街的地點了。但是我們也有保持XOPP和金唐匯都能吃到、或品嚐到粵菜的味道的餐廳或地方。」
從雪梨唐人街所在的德信街到附近的Darling Square雖然只有「一街之隔」,但跨過這條街仿佛進入了不同的天地。

位於達令港附近的Darling Square最近十年興建了很多住宅大廈,成為雪梨市中心新晉的美食聖地。而這裡最吸睛的建築The Exchange於2019年底完工,外觀獨特,像一個鳥巢或蒸籠。XOPP就在這個蒸籠裡的「一屜」。

Billy說:「我們一開始就有機會在這裡開店,覺得很有趣,它還是雪梨的一個地標。在地標裡開粵菜餐廳,我覺得很有意思。」

一位食客對SBS中文說,他之所以來Darling Square是因為這裡熱鬧、環境好,廣場和街邊都有可以坐下休息的地方。來這裡消費的客人也都以年輕人為主。

從唐人街到Darling Square,一邊是「老」一邊是「新」。無論在哪裡,許多新店老店依然在努力留存華人心中那份不變的味道。

不變:「我們想繼續保持文化」

雪梨唐人街的朱媽媽台灣小吃已經有三十年歷史,現在的第二代傳人Alan Chu依然每天堅持到店裡親自打理生意,忙前忙後。

他們和華埠很多餐廳一樣,在新冠疫情中受到很大影響。Alan說,由於這兩年沒有留學生和國際旅客,來唐人街的人少了很多。

他說:「我覺得這兩年大概三份之一的店都關掉了。很多店因為沒有客人,房租也高,然後政府也沒有甚麼補助,所以他們沒有辦法撐下去就關門了。」
Allan Chu serving customers at Mother Chu in Sydney's Chinatown.
Allan Chu serving customers at Mother Chu in Sydney's Chinatown. Source: SBS Chinese
他認為,他們不只是餐廳,也是華人的中心。他希望透過美食為華人保留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他說:「我覺得我們唐人街每一間店,都有一個責任來保持這個文化。但是因為疫情,很多老字號都堅持不了。所以我覺得這其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遺憾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我、我們想堅持下去,因為我們想繼續保持華人的文化和歷史,給澳洲的華人。
金唐的第二代傳人Billy Wong也希望能讓食客在澳洲吃到傳統的粵菜味道。

他說:「父母在這一行做了那麼多年,投放了很多心血,我的角色是協助他們,以及令客人吃到粵菜有滿足感和快樂,還有能品嚐到傳統粵菜的味道。在澳洲可以做到這件事是榮譽。」

而開店僅有三年多的段勇也運用創新的方式,研發出有「澳洲製造」(Made in Australia)商標的火鍋底料,並且可以透過超市和外賣等渠道直接送到客人家中。

今年74歲的澳洲華人林源認為,唐人街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
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對於食客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有更多的選擇,增加了不同的口味。
他現在已經很少到唐人街,但他坦言:「如果我有好朋友帶我到粵菜館以外的地方吃飯,我自己也很樂意。」

雪梨唐人街一直在變,而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味道。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19 January 2022 3:19pm
By Juncheng Guo
Presented by Koma Che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