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澳洲能通过RCEP协议在贸易上“去中国化”吗?

澳中贸易关系紧张,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RCEP的签订,能否让澳大利亚抓住贸易多元化机遇、在贸易上“去中国化”?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left) shakes hands with the Premi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 Keqiang (centre right) during a bilateral meeting

Toen het nog 'gezellig' was Source: AAP Image

上个周末,澳洲总理莫里森与贸易部长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一起,和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十国等15个成员国,在8年的“长跑”之后,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 

RCEP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参与国家的经济体量和人口都占到全球的30%。这显然受到了多方关注和报道,对于在经济和贸易上与亚洲地区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对中日韩分列贸易伙伴国前三位的澳大利亚来说,这份协议显然有着巨大的经济和历史意义。 

RCEP是第一个中日韩共同参与的真正区域性自贸协定,并且涵盖了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多数经济体。对于澳大利亚而言,签署了该协议,意味着未来能够获得亚太经济圈更多更大的机会。只要这个协定可以长期履行,必然能为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收益。更有不少人希望,这能对陷入僵局的中澳关系带来一丝破冰的契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恐怕这一契机已经被浪费。
尽管中国是RCEP中最大的经济体(占55%体量),但在签订后的谈话中,贸易部长伯明翰更多强调了东盟十国的重要性。他声称,看到了澳大利亚与东盟国家之间巨大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机会,也看到了供应链整合的可能性,一再强调通过RCEP在抓住贸易多元化机遇、帮助管理澳大利亚对华风险方面的重要性。但澳洲真能通过RCEP去中国化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首先,澳大利亚在贸易上“去中国化”短期内可行性很低,哪怕签订了RCEP也没用。因为澳大利亚的货物出口仍以原材料为主,这些货品的主要需求方是大型制造业国家。制造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从产业规模到完整程度到发展能力,15国中没有任何国家能在近期取代中国。而近十年来澳洲大幅增长的消费品出口一般是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需要一个巨大的中产消费群。 

在这方面,东盟十国加起来的体量也比不上中国(家庭平均收入和消费能力也跟不上),日韩又缺乏增长性。而且,东盟十国在制度、文化、宗教和语言方面都有诸多的不同,不是一个内部统一市场,企业全面进入的成本和难度都很高,其中不少国家处于非常欠发达的阶段,市场规则并不完善稳定。
其次,澳大利亚在RCEP框架下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事实上RCEP是一个最早由东盟提出的设想,随后邀请了中日韩,并在TPP流产后立刻让澳新也加入进来,随后在日本和澳洲——特别是日本的要求下试图邀请印度也加入。在整个过程中东盟十国的重要性非常高,因此判断RCEP走向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东盟视角。从东盟发展的阶段和方向来说,将会非常看重能够进一步接下从中日韩,尤其是最新从中国向外转移的低端制造业。 

同时,作为回报,东盟将进一步开放本国市场,欢迎中日韩的投资和商品进入,并希望在制造业转移后进一步向中日韩的巨大消费市场进行出口。从这个角度来看,东盟显然会更在意与中日韩,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合作与利益互惠。也正是由于南亚的印度在争夺低端制造业转移中,与东盟是直接的竞争关系,且印度的制造业基础差于不少东南亚国家,就不难理解最终退出RCEP的选择了。 

澳大利亚在RECP当中也存在着类似的尴尬,其本国市场非常有限,对于东南亚产品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存在着和东南亚在农业、旅游业出口和吸引资本流入上的竞争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东南亚并没有太多利益需要通过或者依靠澳洲获取,相反是澳洲想要进一步进入和拓宽东南亚市场。 

因此,澳大利亚既没有在政治或者经济上可以撼动中日韩的手段,甚至在RCEP框架下对东南亚十国来说也是竞争多于合作,可见其利用这一自贸协议制衡中国的想法完全是“空中楼阁”。

(本文作者魏睿昊为SBS特约通讯员、澳大利亚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分析人士,转载须经SBS许可;本文观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能代替理财建议,不代表本台立场。)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请查看您所在州或领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现感冒或流感症状,请留在家中并致电家庭医生或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安排测试。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Published 20 November 2020 2:30p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